皮肤血管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易漏诊的婴幼儿春夏更替高发病川崎
TUhjnbcbe - 2021/8/14 18:18:00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急性自限性血管炎,主要累积中小动脉,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亚裔儿童为主,其中日本是川崎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我国近来发病有增高趋势,在春夏之交多发。以发热、皮疹、皮肤粘膜病变、淋巴结肿大等为特征,好发于婴幼儿,容易累及冠状动脉,出现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可以继发血栓形成或猝死,后期可发生缺血性心脏病,并导致成年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升高。

在急性期治疗KD可以有效减少冠状动脉壁炎性损伤并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约有25%的未经治疗的KD患者会出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及时诊断川崎病并进行治疗对于预后非常重要。但是临床上对于川崎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特征,按照日本循环学会《川崎病诊断指南第6次修订版》的内容,川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1.发烧;2.双侧球结膜充血;3.嘴唇和口腔的变化:嘴唇发红,草莓舌,口腔和咽粘膜的弥漫性充血;4.皮疹(包括卡介苗(BCG)接种部位的泛红);5.周围肢体的变化:(初期)手掌和脚底发红、浮肿,(恢复期)唇周脱屑;6.非化脓性颈淋巴结肿大。相关症状如下图所示:

(a)球结膜充血;(b)嘴唇,草莓舌变红;(c)皮疹;(d)卡介苗(BCG)接种地点发红;(e)手掌发红并浮肿;(f)唇周脱屑;(g)非化脓性颈淋巴结肿大;(h)超声心动图发现冠状动脉瘤。

临床上有很多婴幼儿属于不完全性川崎病,对于主要的临床症状不能完全出现,其相关的定义如表1所示;

表1完全性川崎病或不完全性川崎病的定义

主要临床特征

冠状动脉异常

冠状动脉正常

6

完全性川崎病

完全性川崎病

5

完全性川崎病

完全性川崎病

4

完全性川崎病

不完全性川崎病

3

不完全性川崎病

不完全性川崎病

确诊后的患者的治疗目标是减轻冠状动脉和心肌内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1.发病5-9天内给予大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2g/kg),单次静滴(10-12小时),输注后48小时仍持续发热可再次给予。

2.阿司匹林(每天30-50mg/kg),热退后48-72小时减量至单剂3-5mg/kg/d,持续用至发病后6-8周,直至无冠状动脉病变证据为止。

3.皮质类固醇激素使用仅限于应用2次或更多IVIG,仍持续发热的患者。

因此对于出现发热数天的患儿,请警惕川崎病的发生!日本最新版临床建议减少了发热5天的诊断规则,因为早期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可以降低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率,尽早识别、诊断川崎病对提高患儿预后非常重要!

温馨提示:

人免疫球蛋白滴注期间定期监测患儿的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必要时减慢滴速或暂停滴注。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说明书提示注射药品后至少3个月后才可接种减*活疫苗(如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水痘病*疫苗),川崎病患儿具体疫苗延迟时间根据病情请遵医嘱。

参考文献:

[1]KobayashiT,AyusawaM,SuzukiH,etal.RevisionofdiagnosticguidelinesforKawasakidisease(6threvisededition)[J].PediatrInt,,62(10):-.

[2]泮思林,刘芳,罗刚.日本《川崎病诊断指南第6次修订版》要点解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5(11):-.

[3]路振,张玉玲.小儿川崎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J/OL].医学综述,(10):-[-05-26].

1
查看完整版本: 易漏诊的婴幼儿春夏更替高发病川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