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医院排行榜》,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医院榜单,医院进医院。
这份由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榜单借鉴美国“医院排行榜”的方法,坚持以临床学科水平、专科声誉为核心,兼顾当年的科研产出。由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排行榜的评选结果得到医疗行业广泛认可,医院学科建设的标杆,医院的一个重要参考。
公卫战疫第一线,器官移植深圳唯一
作为深圳第医院建设单位,医院培育了一支“特别能打”的队伍,这支队伍在年抗击非典、年抗击埃博拉、年抗击新冠等公共卫生“战疫”中,始终战斗在第一线。近年来,更是迎来跨越式发展,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充分发挥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基础、临床研究与防控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龙头引领作用,带动与促进结核病、新发突发传染病等学科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临床疑难危重疾病的诊疗水平、临床医学研究水平与医学人才培养能力,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在年“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医院的结核病学排行全国第5,传染病学进入全国前10。
年以来,医院获得深圳市唯一的国家肝、肾器官移植资质,目前,肝移植手术量已进入国内第一梯队。年,医院获得广东省第七OPO独立账户,器官移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器官移植不仅仅是外科手术难度“金字塔尖”的象征,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肝肾移植工作开展及体系建设,医院与器官移植相关的综合科室水平及能力的提升。同时,综合医疗发展又很好地反哺了传染病诊疗,使得传染病的救治能力大幅提升。”在医院,有了越来越多像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这样“高大上”的医疗设备,这些医疗设备等硬件全面提升与人才梯队软件建设“双管齐下”,为提升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奠定了基础。
为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深圳智慧”
自年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研中心”)“落户”后,医院站位更高,开展了一系列的新冠病*研究,撰写诊疗常规等,彰显了“国家队”实力。
年,医院立项总项目数92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项目57项,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分,包括《Nature》《Science》《Cell》《NewEngJMed》《JAMA》等国际顶级期刊。
国研中心主任、医院*委书记刘磊表示:“要将科研落实到实处,脚踏实地地把产业化做好。目前我国自主研发了多款新冠特效药,其中由医院、清华大学和腾盛华创联合研发筛选出的两种有效综合抗体药物BRII-和BRII-已参与到我国余例患者的救治当中。”
新冠疫情期间,医院科研团队以临床为导向,全面展开新冠病*科研攻关,为全世界战疫提供科研“支撑”,充分体现了国研中心的使命和担当,为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深圳智慧”。
“强专科+大综合”打造国际一流医学中心
在部分深圳人的印象中,医院医院,在结核病治疗、肝病治疗等多个专科领域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然而,如今,不少患者却“打飞的”来看综合科室的国内顶尖医学专家。
近年来,医院引进了一支国内顶尖的医学大咖,他们在各专业领域有着极高的医学成就。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筱茵是全国知名内镜专家,擅长消化系统及相关疑难疾病的整合医学诊治,擅长粪菌移植治疗多系统疾病;肝胆外科主任李志伟率领原解放*医院的部下“组团”前来,他们团队是国内完成门脉高压外科手术例数最多的团队,也是术式最多的团队。神经内科主任赵宇对神经系统疾病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脑血管病、神经变性疾病、周围神经病,运动障碍疾病,脊髓疾病,头痛头晕、认知障碍等均有专科特长。
此外,风湿免疫科主任梅轶芳尤其擅长痛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及系统性血管炎等风湿病诊治。神经外科主任初明,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及神经内镜微创技术治疗、脊髓疾病、脑血管病、脑肿瘤方面有颇深造诣;心内科医院“心脏中心”建设,团队救治了多名急性心梗危重患者。
以“亚洲一流、国际知名”为目标规划未来
未来,医院今后将继续在传染病领域深入攻坚,以“强专科,大综合”为办院方向,坚持“一体两翼、四梁八柱”的发展战略,医院文化,打造一流的国际医学中心。
对于医院的未来发展蓝图,深圳市三院院长卢洪洲给出了规划图。他表示,医院将以“亚洲一流、国际知名”为目标,按照医疗水平国际化、环境设施现代化、医疗服务精细化、诊疗流程规范化、运营管理智慧化的标准,构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以及预警预测为一体的国家区域综合性医疗中心和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卢洪洲坚信,深圳的总体医学水平一定会与其国际地位相匹配,也一定会与其一线城市的GDP相适应。未来,医院将以“国际一流、世界领先”为目标,打造国际一流医学中心,形成“学科-人才-项目-平台-成果-产品”的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模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轩慧通讯员:深三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冬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