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毛周角化病(keratosispilaris),又称毛发苔蘚(lichenpilaris)或毛发角化病,是一种毛囊漏斗角化异常性皮肤病。毛周角化病在正常人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常发生于儿童,病情至青春期达到高峰,以后可随年龄增长逐渐消退。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维生素A缺乏、代谢障碍有关;青春期时皮损明显,甲状腺功能低下、Cushing综合征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发病率高且皮损严重,提示内分泌异常对本病可能有影响。临床表现常见于青少年,一般随年龄增长而改善。好发于上臂(图25-2A)及大腿伸侧,也可见于臀部、肩胛、面部(图25-2B)等处,对称分布,部分患者可累及腹部,甚至更广泛,受累部位皮肤有特殊粗糙感。皮损为针尖至粟粒大小的毛囊性丘疹,皮肤色不融合,顶端有淡褐色角质栓,内含卷曲毛发,剥去角栓后遗留漏斗状小凹陷,但很快形成新角栓。炎症程度不一,出现红斑者易导致炎症后色素沉着。通常无自觉症状,有时轻度瘙痒。皮损冬重夏轻,但一般不会完全缓解。组织病理学毛囊口扩大,有角质栓,偶见扭曲或螺旋状毛发,毛囊周围轻度单核细胞浸润。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好发年龄及部位,以及伴有角栓的毛囊性丘疹,较易诊断。本病应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1小棘苔藓多见于儿童,成人少见。成片密集的毛囊性丘疹,丘疹顶端有一根丝状的角质小棘突,境界较明显,常发生于颈部、股部和臀部。大部分患者数月后可自然痊愈。2毛发红糠疹毛囊性坚实丘疹,顶端有尖形角质小刺,中央为黑色角栓,丘疹往往伴有炎症,并融合成片,表面覆糠批状白色鳞屑。毛囊性丘疹多发于四肢的伸侧躯干颈旁和臀部,尤其好发于手指的第一和第二指节的背面。同时可伴有头面部脂溢性皮炎和掌跖角化过度。3维生素A缺乏症毛囊性角化性丘疹呈圆锥形或半球形,比较大,皮肤干燥明显,往往同时伴夜盲和眼干燥症。预防和治疗本病一般无需治疗。可局部外用0.05%~0.1%维A酸软膏、3%~5%水杨酸软膏、10%~20%尿素霜或12%乳酸铵洗剂,以软化或溶解角质,改善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E或维A酸类药物治疗。
电子教材
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诊断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传染病种症状体征实践技能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神经病学急症处理急诊与灾难医学养老护理员基础护理技能老年护理实践指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