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_
冬季气息渐浓,很多中老年人会感觉关节疼痛,行走僵硬,下蹲、转身、久坐后站起、上下楼梯时疼痛感就更为明显了。
山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李大可告诉记者,风湿病与天气潮湿寒冷有很大关系,一般在寒冷的北方地区高发,主要表现就是关节疼痛。
????????????
天冷关节疼,甚至准过天气预报
_
_
今年68岁的市民赵女士近日很不好受,自从入冬后气温骤降,她的膝盖就开始频频“报警”,“在夏天,我跳广场舞、打羽毛球样样行,可一到冬天,我的腿疼的就只能勉强走路,不能下蹲,不能上下楼梯,有时候晚上还会痛得睡不着,简直比天气预报还要准。”
“冬天来了,天气一天天变得寒冷起来,风湿病患者关节神经会变得异常敏感,经常会感到疼痛加剧。这是因为炎症关节没有很好的适应天气变化。”李大可告诉记者,各类风湿病关节炎中医统称为“痹症”,在现代医学中,风湿病是以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其中最常见的约二十多种,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反应性关节炎等。
李大可解释说,正常人在湿度增加、气压降低时,细胞内的液体渗出。而发炎的关节,病变组织不能随天气的变化而排出液体,致使局部细胞的压力较高,从而导致疼痛加重和局部肿胀。
另一方面,风湿病患者在寒冷环境中,皮肤温度下降比健康人慢,在温暖环境中,皮肤温度上升也比较慢。再加上,气温下降时,血流会慢,关节滑液粘度增高,加大了关节活动时的阻力,使关节疼痛加重。
????????????
为保暖穿太厚,反而易招风寒邪气
_
_
“从中医角度,冬季养生要顺应天地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李大可告诉记者,具体来说,在起居上要早睡晚起,控制情志活动,衣着厚薄适度。
李大可指出,风湿病患者体内都存在一定量的风、湿、寒邪气,当天气变化时,这些邪气与外界气候会同气相求。所以风湿病患者更应该在天气变冷时更应注意适时添加衣物,防止风、寒、湿邪气里应外合。
“保暖很重要,但如果过度了,就会适得其反。”李大可说,一些风湿病患者常常感到关节、手脚发凉,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喜欢温度过高的地方,但这样就容易出汗,反而容易招致风寒邪气。
同时,冬季饮食应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总的原则。可适当地进食牛羊肉、生姜、猪肝、大枣、当归、羊肉、生姜、大葱、蒜、花椒、干姜、茴香、韭菜、辣椒等食物温阳除湿、辛香祛寒,同时也要多吃鸡蛋、瘦猪肉、河鱼肉,新鲜蔬菜(如萝卜、山药、青菜、白菜、芹菜、西兰花、西红柿、*瓜、莲菜)等保证充足的营养。避免海鲜及生冷水果,不要过度饮酒,吃辛辣、烧烤食物,以免温热蒸汗过多感受风寒。
而适量运动是保持和恢复关节功能的重要措施,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身体状况和爱好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
别随便进补,营养全面才是王道
_
_
“风湿病治疗关键还在于坚持用药、合理用药,不要迷信偏方、秘方,医院,找风湿病专科医生诊疗,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不要自己随便停药。”李大可告诉记者,风湿病病程漫长,对于难治性风湿病,医生一般有长期的治疗计划,因此患者一定要遵医嘱,不要频繁更换医生,更不要病急乱投医。
李大可指出,因为受“冬季进补”观念的影响,有些患者会在冬季进补,但对于风湿病患者来说,这也可能是冬季风湿病发病或症状加重的原因。
“有些患者进补(如牛羊肉、狗肉及肉汤)过甚,湿热内生。蜂王浆是风湿病尤其是红斑狼疮患者禁忌的补品,蜂王浆中含有雌二醇、孕酮和睾酮,而像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则与雌激素水平相关。”李大可说,风湿病患者需要谨慎服用人参、灵芝、阿胶和冬虫夏草这类补品。另外,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要谨慎食用羊肉和辛辣食品。痛风患者要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海鲜、火锅。
“《*帝内经》中说饮食要‘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对于风湿病患者来说,也是一样。”李大可说,饮食种类广泛,全面摄取营养,才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专家名片
李大可,山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青年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为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擅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
东院区,周一上午和周四下午;
西院区,周二下午和周五上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