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血管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距离浦东机场最近的发热门诊,有很多故事
TUhjnbcbe - 2021/2/6 12:29:00
去年1月20日,上海公布本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市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进入战斗状态,市民就医习惯彻底改变——进门测体温、发烧不再直冲急诊、必须做核酸检测……新年寒潮中,新民晚报记者穿上防护服,医院发热门诊。这里距离浦东国际机场最近,是防控境医院,历经层层考验,牢牢守护上海的“东大门”。消除恐惧的“初体验”

上午10点,新民晚报记者在护士长的指导下费力穿好防护服,戴好N95口罩和面屏,已经有些透不过气,想到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要保持这样的状态数小时,实在不易。“少说话,当心缺氧!”护士长的叮嘱消失在门后,新民晚报记者从通道进入诊室。

△医院发热门诊诊室

这是普通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均穿着防护服,难以辨别其模样。35岁的陈玄博是值班医生,当天已接诊了20多个病人。

一个女孩戴着口罩小步走入诊室。她是从社区的哨点诊室转运来的。“昨晚开始发烧,嗓子疼。”根据流程,陈医生问了住址、职业、是否出差、是否接触过机场物流人员或冷链、境外包裹、汽配等问题。仔细检查后,陈医生说:“先去验血常规、测核酸以及做CT,报告出来我叫你。”女孩说,之前对发热门诊很恐惧,这是第一次来,体验过就不怕了,“就跟以前看病一样,只是多了流程”。

△采血处

△医院发热门诊核酸采样处

送走女孩,又进来了发高烧的90岁阿婆、喷嚏不断的小伙子,还有拉肚子的爷叔。“寒潮后,发热门诊的病人数量增加了近20%,以感冒、腹泻为主。自从去年11医院排查出一例本土病例后,对每一个病人都不敢放松警惕,一定要问清楚、诊断明确。”在发热门诊“驻扎”近一年的陈玄博是感染科医生,已颇有经验。

30多岁的林先生因发热前来就诊,指着皮肤上的“红疙瘩”说,越抓越痒。原来,他得了水痘。“这不是小孩得的病吗?”林先生诧异。其实,成人得水痘,与身体抵抗力下降有关,患者大多曾熬夜、精神紧张等,也可能是被家中小孩传染。这种病并非孩童专利,作为传染病,也需要隔离治疗。

陈玄博上午8点进入发热门诊,到下班前不吃不喝,最少也要坚持四五个小时。他说身体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挑战”,最难受的并不是“憋尿”或“饿肚子”,而是戴着密闭性特别好的N95口罩,还要不断和病人讲话,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感觉到头晕。而且,精神的紧张是持续的。因为发热门诊的医生必须时刻保持火眼金睛,排查出普通病例中的特殊患者,一旦有情况,也将启动全院专家会诊机制。因此,感染性疾病科也在疫情期间升级成为一个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综合性专科。

不断升级的“战斗力”

与普通发热门诊“背靠背”的,是“特殊发热门诊”。字面意思好理解——普通发热门诊针对普通的发热病人,特殊发热门诊针对浦东机场相关的境外人员或其他特殊病例。两扇门完全隔开,两条路也毫不相通。为了不让人“误闯”,特殊发热门诊被铁丝网围起来,还竖了醒目的标识。

△特殊发热门诊被铁丝网围起来,还竖了醒目的标识

“在机场和隔离点有症状的人会送来,隔离对象如果需要就诊,比如做血透、配药,甚至动手术,也会送过来。”感染科主任卫波说。正说着,就见驶入了铁丝网。卫波说,特殊发热门诊患者,唯一的交通工具是“”救护车——送来,送走。“今天有机场海关初检核酸阳性的送过来,我们会将他转入隔离病房排查。”他的语气平静,毕竟,医院的特殊发热门诊,一年间已经检测出了百余例阳性病例。“只要有境外航班过来,就难以完全避免境外输入病例。但都是闭环管理,大家不用怕。”

△医院特殊发热门诊设有专人在门口接收患者

闭环管理,是发热门诊的重要“标签”。在上海,从疫情初始到当前阶段,就因为有了家发热门诊所构成的“网”,构成上海落实“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坚强防线。同时,医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发热门诊服务流程、改造门诊空间,医院的特殊发热门诊就是去年3月全国防控境外输入病例而诞生的。

△发热门诊预检处

△发热门诊挂号收费处

跌宕起伏的“三部曲”

医务部主任祁炜罡,一整年经历了各种惊心动魄和酸甜苦辣。“年分三部曲,防本土病例、防境外输入、内外共防,每一段历程都难忘。”

△发热门诊诊室,一人一诊室

去年2月,医院接收一名疑似病人,创下在隔离病房最久的纪录——21天!当时,其妻已确诊,他本人也发热。“那时还没有核酸检测,‘是或不是’很难说。”祁炜罡回忆,做了6次CT,最终排除新冠肺炎时,已过去了3周。“他没有怨我们,反而写来了一封感谢信。”

第二个令他难忘的病人是32岁的李先生。5月底,境外疫情加剧蔓延,李先生返回国内。他有白血病,血小板一度降到极低水平,生命危在旦夕。这样的病人已无法承受集中隔离,院方将其收治在隔离病房,一边隔离观察,一边抢救治疗。

“申请血小板,进行抗休克治疗。好几次觉得他熬不过来了,他却顽强地挺了过来。”祁炜罡说,14天隔离对李先生来说度日如年,病危通知书发了好几次。医院请来了外院血液病专家会诊,让家属与他视频,给他打气。隔离期满后,李先生如脱胎换骨,奇迹般地好转,他回到东北老家继续治疗。

去年11月8日,上海进入深秋。普通发热门诊病人不少,但都不出意外地顺利离开,直到营前村的居民王先生开着电动车来了。他在这里收到核酸检测阳性的报告,警报即刻拉响!

11月9日,营前村被列为中风险地区,实行封闭管理。11日下午,医院做产检。村委干部第一时间联系了医院,医院便临盆了。隔离病房不具备接生的条件,医院马上为她准备单独抢救室,医生护士做好全套防护,很快,她在助产士的帮助下分娩出一名健康女婴。住院3天后,产妇带着孩子回家继续隔离。营前村解封,医院也收到了好消息:母女一切安好。

类似的故事很多,有手指断裂急需手术的境外船员,有得了脑膜炎需专家会诊的境外航班机组人员;光是营前村,封闭期间就有多车次的救护车进进出出,堪称营前村“史上之最”。

一年来,医院发热门诊按下升级键,感染科能力日趋提升,多学科会诊制度更加完善。祁炜罡说,一面是波澜不惊,另一面是惊心动魄,它们都是发热门诊的真实面,共同构成了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道防线”不管在哪个门里,都不知道下一个病人会是谁,所以要时刻绷紧防疫这根弦——“大家放心,我们一直都在!”

金海岸工作室

作者

左妍

摄影

徐程

编辑

梁群唐梦葭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下方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四连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距离浦东机场最近的发热门诊,有很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