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痛风是一种由尿酸结晶沉积于关节引起的一种疾病,别嘌醇可用于预防痛风的发作。别嘌醇可以阻断参与尿酸形成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它也可用于降低其他药物引起的血尿酸水平升高(高尿酸血证),有时用于预防尿酸肾结石。
别嘌醇抑制尿酸生成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原药和活性代谢物奥昔嘌醇对*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别嘌醇与奥昔嘌醇分别是嘌呤碱基次*嘌呤和*嘌呤的吡唑并嘧啶类似物
别嘌醇应该在痛风急性发作平息几周后才开始使用,因为急性期使用可引起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应长期使用药物治疗来预防痛风的再次发作。
在药物治疗的初期,可能出现痛风的急性发作,此时可使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直到尿酸水平下降后才停止使用这些药物。如果当使用别嘌醇降尿酸治疗时出现痛风急性发作,应同时联用抗炎药物继续治疗。
药理信息
药效学
本品是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别嘌醇及其代谢产物氧嘌呤醇均能抑制*嘌呤氧化酶,阻止次*嘌呤和*嘌呤代谢为尿酸,从而减少了尿酸的生成。使血和尿中的尿酸含量降低到溶解度以下水平,防止尿酸形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其他组织内,也有助于痛风病人组织内的尿酸结晶重新溶解。别嘌醇亦通过对次*嘌呤-鸟嘌呤磷酸核酸转换酶的作用抑制体内新的嘌呤的合成。本品口服后24小时血尿酸浓度就开始下降,而在2~4周时下降最为明显。
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
●口服吸收 0.9
●分布体积 1.6L/Kg
●蛋白结合率 暂无
●乳汁/血液比 0.9-1.4
●相对婴儿剂量 暂无
●pKa 暂无
●消除半衰期 1-3h(allopurinol)
●血浆浓度达峰时间 2-6h
●分子量 .0
由于别嘌醇对*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别嘌醇对人类嘌呤和嘧啶代谢有多重影响:
●它是*嘌呤氧化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与奥昔嘌醇共同导致该酶的假性不可逆失活。因此,尿酸盐生成减少,但次*嘌呤和*嘌呤在体液中累积,产生一种药物性*嘌呤尿的状态。
●它大大降低了大多数患者的总体嘌呤(尿酸+次*嘌呤+*嘌呤)尿排泄。产生这一作用是因为药物衍生性核苷酸产物以及嘌呤碱基再利用增强合成的内源性核苷酸产物抑制了嘌呤的从头合成途径。该作用需要次*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HPRT)活性,可促进血清尿酸盐水平下降。
●通过奥昔嘌醇的核苷酸衍生物,别嘌醇可诱导乳清酸尿和乳清酸核苷尿状态,其机制是抑制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中的乳清酸核苷酸脱羧酶(orotidylatedecarboxylase)。
药动学
本品口服后在胃肠道内吸收完全,2~6小时血药浓度可达峰值,在肝脏内代谢为有活性的氧嘌呤醇,两者都不能和血浆蛋白结合。本品的半衰期为14~28小时,与氧嘌呤醇均由肾脏排出。并用促尿酸排泄药可促进氧嘌呤醇的排泄,但肾功能不全时其排出量减少。
02
使用说明
药物处方的剂量应个体化。在没有与医生商量的前提下,请不要随便改变用药剂量。
剂型:片剂。
用药频率和服药时间:饭后服用。每日1~3次。
成人常用量:
初始剂量一次50mg(半片),一日1~2次,每周可递增50~mg(半片~1片),至一日~mg(2片~3片),分2~3次服。每2周测血和尿尿酸水平,如已达正常水平,则不再增量,如仍高可再递增。但一日最大量不得大于mg(6片)。
老人剂量:
老年人应谨慎用药,并应减少一日用量。
儿童治疗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常用量:
6岁以内每次50mg(半片),一日1~3次;6~10岁,一次mg(1片),一日1~3次。剂量可酌情调整。
肾功能损伤患者用量:
肾功能损伤(3mL/min<肌酐清除率<10mL/min)剂量不超过mg/d口服。
肾功能损伤(肌酐清除率<3mL/min)mg口服,延长给药间隔
肾功能损伤(慢性肾脏病4期或更严重)起始剂量,50mg/d口服;每2-5周滴定增加维持剂量以达目标血浆尿酸水平;在充分监测下,每日剂量可超过mg(指南推荐用法)
肾功能损伤(肌酐清除率<60mL/min)患者至少服用别嘌醇1月后血浆尿酸水平≥6mg/dL(0.36mmol/L)。每月增加50mg/d直至血浆尿酸水平≤6mg/dL(0.36mmol/L)
●起效时间:24~48小时之内。充分发挥疗效可能需要几周的时间。
●作用持续时间:多达30多小时。有些作用可能在停药后持续1~2周。
●饮食建议:患者应摄入足够液体,每日尿量为2L,且其pH值应维持为中性或偏碱性。
●储存:室温储存,放于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漏服:如果距离下次服药时间有12小时或更长,那么一旦你记起来的话就应该立即服药,并照常服用下一剂药。除此之外,跳过漏服的这次用药,按照预定时间服用下一剂药。
●停止用药:不要在没有咨询医生的情况下停药,因症状可能会复发。
●超过剂量:一次偶然的无意的用药过量可能不会引起问题。大剂量过量时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眩晕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01
药物禁忌与互相作用
药物禁忌:
联合地达诺新使用
对别嘌醇有严重反应
携带HLA-B*58:01等位基因,出现严重皮肤不良反应风险显著增加。
药物相互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别嘌醇可能会增加这些药物*性发生的风险。
●抗凝药物:别嘌醇可增加这些药物的药效。
●环孢素:别嘌醇可能会增加其药效。
●去羟肌苷:别嘌醇增加这种药物的血药浓度。
●硫唑嘌呤和6-MP–6-巯嘌呤(6-mercaptopurine,6-MP):唑嘌呤部分经*嘌呤氧化酶代谢,别嘌醇可增强这些药物的免疫抑制和细胞溶解作用,因此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一般不应使用别嘌醇。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痛风且必须使用别嘌醇,建议减少硫唑嘌呤的剂量(至少50%),并严密监测白细胞计数。当联用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可考虑将硫唑嘌呤改为不与别嘌醇相互作用的麦考酚酯。
●茶碱:别嘌醇可能会增加这种药物的血药浓度。
●烷化剂:接受环磷酰胺等烷化剂治疗的患者联用别嘌醇会出现骨髓抑制。
●氨苄西林:氨苄西林与别嘌醇联用引起皮疹的可能性显著:增加。
02
长期使用
除了在最初使用的几周或几个月内会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之外,没有其他预知的问题。
监测:定期复查血尿酸水平,必要时调整别嘌醇的用药剂量
01
特殊注意事项
如有以下情况,一定要告诉医生:
1.有长期的肝脏或肾脏疾病
2.以前对别嘌醇有过过敏反应
3.现在有痛风的发作
4.正在服用其他药物
妊娠期:
妊娠期安全性不确定,应与医生商讨
哺乳期:
药物可分泌入乳汁,但其是否对婴儿有害尚不清楚。如需用药,请与医生进行商讨。
婴儿与儿童:
一定要减量。
超过60岁:
可能需要减量。
驾驶和危险作业:
避免这些活动,因别嘌醇可使人产生困倦。
饮酒:
避免。酒精可能使痛风加重。
免疫系统:
患者出现皮疹后,可能出现更加严重甚至潜在致命性超敏反应,包括剥脱性,荨麻疹性和紫癜性病变;Stevens-Johnson综合征;全身性血管炎;和不可逆的肝*性;首次出现皮疹或过敏反应的迹象时,应停药。
皮疹、超敏反应和SCAR–HLA-B*阳性患者不应使用别嘌醇,可对高风险患者进行筛查,对于HLA-B*阳性患者避免使用别嘌醇能有效减少SCAR。
多种类型的别嘌醇皮疹都有报道,但大多数皮疹为轻度,在别嘌醇减量或停药后消退。然而,即使是轻度皮疹也可能是别嘌醇超敏反应的预兆,患者开始别嘌醇治疗时均应强调在发生皮疹时及时停药并复诊。严重皮肤反应包括TEN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
肾功能不全同时使用噻嗪类利尿剂的患者用药后,出现超敏反应的可能性增加;推荐监测。
血液系统:
用药后患者可能出现骨髓抑制;与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的药物合用时,风险增加;在治疗早期或晚期均可能发生,可能影响一种或多种细胞。
肝脏:
曾报道出现可逆性临床肝*性以及无症状性血碱性磷酸酶或转氨酶升高;既往合并肝脏疾病的患者,或用药期间出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或皮肤瘙痒的患者,推荐监测。
肌肉骨骼系统:
用药早期患者(甚至血浆尿酸水平正常或低于正常值的患者)可能出现痛风急性发作风险增高;为控制急性发作,可能需要逐渐滴定剂量,并持续数月治疗。
肾脏:
既往合并肾脏疾病或尿酸排泄不全的患者,可能出现尿素氮升高;若患者肾功能异常持续存在,推荐调整剂量或停药。
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推荐调整起始剂量并监测。
曾发现用药期间患者出现肾衰竭;继发于肿瘤疾病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以及同时合并多发性骨髓瘤、充血性心肌病、痛风性肾病以及对别嘌醇出现超敏反应的患者风险增加。
慢性肾小球肾炎或肾盂肾炎患者出现临床痛风后,观察到此类患者出现蛋白尿。
合理饮食,荤素搭配,减少高蛋白质、高油脂、高糖盐分饮食,适量运动,多喝开水,减少应酬,充足睡眠,愿我们远离痛风,收获健康人生!
来源:参考资料来源于说明书、文献、UptoDate,图片来源网络,如有冒犯,敬请联系
编者:宋佳樱
责编:宋佳樱李佳华
审核:谢东浩
单位:上海中医院
药路光华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