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肌肤微语·医者仁心专栏的第38篇文章,医院手足外科住院医师潘小亮医生撰写。
文章主要围绕
足癣、灰指甲的定义
真菌感染的传播途径
儿童易得脚气、灰指甲的原因
预防脚气、灰指甲的方法
……
最近正逢夏日炎炎,小朋友们也陆续开始了愉快的暑假时光,一家人可以享受其乐融融的相伴。
但是,亲密接触带来的除了温暖,还有可能是让小朋友们感到困扰的疾病。除了像感冒这样的传染性疾病,脚气也是不容小觑的。
人们通常觉得真菌感染是“小病”,所以自己处理时也不太认真,往往没有根治就已经停下了治疗的步伐。但小朋友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很容易在日常接触中被大人身上携带的真菌“误伤”,患上脚气和灰指甲。
在了解小孩子为什么容易患脚气、灰指甲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两个“罪魁祸首”吧!
1
足癣、灰指甲的定义
足癣定义
足癣是真菌感染导致的皮肤病。
人的脚底和趾间没有皮脂腺,缺乏抑制真菌的脂肪酸,抵抗力比较差。但这些部位的汗腺却很丰富,平时出汗比较多。加上穿鞋后体表空气很难流通,就营造了一个潮湿温暖的环境,简直是丝状真菌的“温床”。因此,稍不注意,就可能被真菌感染。
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霉菌)引起的指(趾)甲感染。仅由皮肤癣菌感染甲板引起的甲病称为甲癣。
灰指甲定义
灰指甲是甲癣的俗称,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是甲真菌病的一种。甲包括手指甲和脚趾甲。
脚癣及灰指(趾)甲的传播途径
2
作为一个传染性皮肤病,脚气的传染必需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3个环节,患有癣病的患者是本病的重要源。脚气的传播途径有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方式。
直接传播
长期密切接触是脚气的主要方式,特别是接触未经治疗的癣患者。皮肤癣菌主要侵犯皮肤角质层,搔抓或轻微外伤都可能会导致感染。并且会因搔抓而通过手把感染播散到足部以外的其他部位,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病。
趾甲癣大多由足癣直接传播,指甲癣则可能由手癣传播,或因搔抓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病而直接接触感染。
间接接触传播
与患者共用鞋袜、手套、浴巾、脚盆,或使用公共毛巾、拖鞋等感染的都属于间接传染。
虽然,间接传染较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低,但因为皮肤癣的生命力极强,繁殖又快,这种传染方式亦不容忽视。
真菌感染性非常强。感染真菌之后,不能产生长期有效的免疫力,没有办法在治疗后避免再次感染。但身体接触了真菌之后,会不会引起癣病取决于自身的抵抗力。
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有癣病患者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都有亲密接触,但有些家庭成员会发病,而另一些家庭成员则不会发病。这是由于家庭成员的身体素质不同,对真菌的抵抗力不同之故。
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对于预防感染有重要意义。
3
为何儿童易得脚气、灰指(趾)甲?
01家长直接传染
家长对于真菌疾病的不重视,又伴随与孩子亲热玩耍的行为,就很容易通过直接传染的方式给孩子带来真菌引起的疾病,包括脚癣、灰指(趾)甲。
02
孩子好奇心重
另一方面,由于小孩子模仿和好奇心较重,常会又穿着大人的鞋子玩耍,使用大人的日用品等。如果家长有脚癣、灰趾甲、皮肤真菌感染,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鞋子,并分开使用个人物品。
03
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
小孩子活动量大,由于体温调节中枢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并且皮下脂肪较薄容易散热。如果皮肤上有真菌,又刚好穿着不透气的鞋子,正好可以给真菌一个舒适的生长繁殖的“温床”,促进脚癣灰指/趾甲的发生。
04
免疫力有缺陷
小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或免疫力天生比较低,在真菌入侵后,抵抗力弱导致足癣灰指/趾甲。
05
缺钙
得了脚癣或者脚上有真菌附着的小孩子,灰趾甲的发生率也是较高的,因为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补钙。如果孩子缺钙,往往反应在趾甲变软或易劈裂,真菌易通过损伤的甲板感染致灰趾甲。
06
无孔不入的真菌
得了脚癣或者脚上有真菌附着的小孩子,甲床和甲板之间是有缝隙的。真菌的菌丝可以无限生长,但直径是有限的,一般为2—30微米,最大的可达微米。外伤后引起的甲板甲床分离、甲沟炎等,会给真菌的菌丝突破屏障的可乘之机,最后导致灰趾甲的发生。
如何预防儿童的脚气、灰指甲?
4
预防比治疗要好。知道了儿童患脚气的风险,就要早早预防起来。具体要做到以下这几点——
“预防小贴士
得了脚气灰指/趾甲或其他真菌感染的家长,早点治好病症,避免交叉感染;
培养小朋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勤洗手脚、勤换洗鞋袜和衣物,从根源上制止真菌的侵袭;
家长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