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因子与肿瘤关系密切。
肿瘤患者体内促进肿瘤的炎症因子(TumorPromotionInflammation)量明显增多。TNF-α、IL-1β、IL-6、IL-8等是其中重要的炎性介质。TNF-α激活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使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调节其他组织代谢活性并促使其他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
IL-6是炎性反应的促发剂。IL-8能刺激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促进中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弹性蛋白酶,损伤内皮细胞,使微循环血流淤滞,组织坏死,造成器官功能损伤。
这些肿瘤组织过量产生炎性因子并通过对宿主机体免疫系统的适应密集地进行渗透作用,而在非肿瘤组织中表现出炎症状况的增多。炎症反应通过向肿瘤微环境提供生物活性分子来帮助获得多种标志功能。
炎症反应明显在肿瘤发展的早期阶段有能力促进早期肿瘤演变为全面成熟的恶性肿瘤组织。炎性细胞释放化学物质,特别是活性氧,对周围的专栏细胞积极诱变,加速其向高度恶性肿瘤状态的转化。
卵巢癌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提高,对卵巢癌细胞具有促生长效果。血清IL-6水平可能参与卵巢癌的发生,还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关;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的IL-6主要由骨髓瘤细胞分泌产生,在血清中高表达,并与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检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血清IL-6水平变化对患者预后和病情判断有重要价值,IL-6与其密切相关,消化系统肿瘤未可切除患者水平显著高于肿瘤可切除患者,IL-6血清学水平甚至可作为肝癌发展转归的重要指标;乳腺癌患者血清IL-6水平变化与生存率密切相关,并与病变范围呈现正相关,IL-6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之一。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进行人白细胞介素6血清水平的监测,可能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荷瘤机体处于长期中低度应激状态。本文中提到的“炎”与通常所涉及到的病原微生物急性感染发炎的“炎”并非完全等同。前者是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过量产生包括白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r-INF等各种炎性细胞因子,进而产生损害身体健康的慢性炎症。
肿瘤患者就是这样机体处于较长时间中低度应激状态的。这种慢性炎症特征就是炎症发生程度较低,且不一定存在病原微生物感染。人对这种“炎症”并无不适的感觉,只是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有限度的增高,却不会发生凶险的“炎症风暴现象”。
但是,这种“炎症”的长期存在,对肿瘤患者机体的免疫力伤害是很大的。营养是维持生命的先决条件,是保障肿瘤患者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热量-蛋白质缺乏性营养不良可能影响所有形式的免疫,膳食脂肪在调节免疫功能和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能对肿瘤疾病的抗炎治疗有积极作用,可溶性纤维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纤维的双歧效应与产生具有抗炎作用的短链脂肪酸密切相关。
罹患肿瘤这样的事件,其压力若超过患者的承受能力时,其机体会启动“应急”应对机制,即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而在应激状态下,机体神经和内分泌功能会发生改变,进入所谓的“低强度炎症”状态。尤其是发病后家人的关心,也存在“帮倒忙”的现象。一味地用精制碳水化合物、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为患者补身体,很可能会导致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悄悄升高。
有研究发现,一次摄入超过50克的糖或精制碳水化合物都能使身体进入炎症状态,且让机体在下一餐的时候更容易出现炎症因子升高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的情况,即让身体“发炎”而处于长期“小火慢烤”的状态。需要提及的是因肿瘤而伴发的抑郁症,由于睡眠障碍的缘故,患者身体也会默默地进入“发炎”的状态。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炎症”和应激,还影响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
由于“炎症”、免疫功能失调和抑郁等神经精神疾病有共同的分子机理和信号通路,“炎症”“抑郁症”并存且“相互促进”。
可缓解炎症反应的膳食。总则:以谷薯类为基础的食物多样的原则;每日注意新鲜蔬果、奶类、大豆、蛋的摄入;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量摄入动物油脂;控糖禁酒;注意有氧远动。
每天摄入食物至少在10种以上,每周20种以上。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克左右,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克,薯类50~克。包括杂粮、粗粮或颗粒完整的全谷物食材,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其他有活性的膳食成分,有助于抑制炎症因子。
其中杂豆也包括在这里,一些杂豆还富含色氨酸,有助于合成5-羟色胺,缓解焦虑抑郁。一餐所食的全谷物,还能有效抑制下一餐中,高糖诱发的炎症因子水平。注意蔬果、奶类、大豆类食物的摄入。推荐每天摄入~0克,深色蔬菜至少占摄入蔬菜总量的50%。推荐每天摄入克左右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新鲜蔬菜水果,其富含各种维生素、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改善机体“炎症”)以及多种有抗炎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化学物。
足量和多样的蔬菜水果摄入有助于“抗炎”。吃各种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液态奶克。经常吃豆制品,相当于每天大豆25克以上,适量吃坚果。推荐每天吃鱼类40~75克,畜禽肉40~75克,蛋类40~50克,平均每天摄入鱼、禽、蛋和瘦肉总量~克。大豆及其制品富含蛋白质、异黄酮和膳食纤维等。
研究表明,大豆蛋白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菌菇类种类繁多,味道鲜美,其中富含多糖、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是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