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血管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学术前沿PNAS中国医学科学院陈厚早
TUhjnbcbe - 2025/3/21 8:50:00
                            

白塞病(Behet’sdisease,BD)是一种以全身免疫异常为特征的慢性血管炎。然而,对白塞病中的免疫紊乱及其对BD发病机制的影响还缺乏全面的了解。

年6月2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陈厚早(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衰老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王小满及郑文洁共同通讯在PNAS上发表题为“Single-cellanalyseshighlighttheproinflammatorycontributionofC1q-highmonocytestoBehet’sdisea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对BD患者和健康供血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分离的单核细胞进行单细胞和BulkRNA测序,发现BD患者PBMCs中单核细胞的发生了显著扩张和转录变化。BD中C1q-high单核细胞(C1qhi)显著富集,BD单核细胞明显地将其分化向伴随炎症和C1qhi单核细胞的轨迹转移。

进一步实验表明,C1qhi单核细胞可增强吞噬和促炎细胞因子分泌,且该亚型具有显著的临床相关性。在机制上,激活的干扰素-γ(IFN-γ)信号在BD患者中诱导C1qhi单核细胞增多,而tofacitinib治疗减少了C1qhi单核细胞数量。总之,该研究阐明了BD的免疫情况和C1qhi单核细胞对BD炎症增加的重要性,提示其作为BD治疗靶点和临床评估指标的巨大潜力。

白塞病(Behet’sdisease,BD)是一种影响血管的全身炎症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口腔/生殖器溃疡和皮肤病变的反复发生,甚至引起葡萄膜炎和胃肠、神经、血管和心脏症状等多器官并发症,具有较高发病率及死亡率。BD的患病率在地理上存在差异,非典型症状和疾病流行的地区差异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许多挑战。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异常是BD发展的关键。BD患者表现出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的异常和过度激活,包括促炎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h1/17细胞激活。目前对BD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选定细胞表面标记的特定免疫细胞上,对BD中免疫紊乱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实验策略工作流程示意图(图源自PNAS)

先前对BD研究中多采用BulkRNA分析,因此缺乏对单个细胞异质性信息的分辨,并且在识别某些细胞亚型的致病能力方面相对有限。近几年,单细胞测序(scRNA-seq)出现了爆发式的发展和普及,在病理生理免疫变化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然而,在单细胞分辨率下与BD相关的不同免疫细胞亚群的分子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导致BD患者的炎症加剧,此前尚未有过报道。

研究者通过对BD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PBMCs进行单细胞测序和BulkRNA测序,发现单核细胞变化显著。进一步对PBMCs进行磁珠分选单核细胞并进行了单细胞测序,发现BD患者中C1qhi单核细胞明显增多,其中C1Q单核细胞具有促炎特性,且BD中C1qhi单核细胞的扩增是由于IFN-γ水平的增加。在tofacitinib治疗后,C1qhi单核细胞显著减少,提示C1qhi单核细胞在BD中的促炎作用。综上所述,该研究为BD作为靶向治疗和临床评估的潜在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信息: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术前沿PNAS中国医学科学院陈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