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血管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冬季最易冻出病,尤其是5个部位,需重点保
TUhjnbcbe - 2024/4/25 16:22:00

阴气下降,阳气上升,万物收藏,天地闭塞而转入寒冬。因此,冬季养生主“藏”,要以避免损耗阳气为原则。

但是,即使被冷空气包围,有些人还是秉持着“要好看不怕冷”的原则,不该露的露着;另外,还有些人,穿也多,但是该保暖的地方不保暖……小编想说,这么做可能真的是在“找病”啊!

冬天不宜冻的5个部位

严寒的天气对于一些容易忽视的部位是很严峻的考验,它们一旦受冻,可能大小病就轮流上身了!以下五个部位千万别冻着:

1,脚、膝关节——影响血循环

现在很多年轻人甚至是阿姨,上面穿着大衣、羽绒服,看着挺保暖的,但下面却配着九分裤,脚踝一定要露着,美其名曰“时尚”。

但骨科医生提醒,脚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分布着淋巴管、血管、神经等十几个重要组织,维持着全身气血的运转,对脏腑的协调、全身组织器官的联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它离心脏的距离最远,血液供应少,受寒后循环受阻,会减弱机体抗病能力,增加感冒等几率;

而且脚踝的承重力大,外部却只覆盖了一层单薄的软组织,保暖性差,低温可能伤害到关节,阻碍气血循环导致关节冷痛、伸曲受阻等,长此以往会有患关节病的风险。

很多人年纪大了,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病变,其实日常不注重保暖,也会诱发关节炎症。因为膝关节也处于肢体末梢,缺少肌肉脂肪保护,受冷后,血液循环变差,使得肌肉、韧带、滑囊、筋膜的营养供给不良,容易导致关节病变。

俗话说“养树先养根,养人先养足”,“寒从足下生”,所以做好脚部保暖非常重要。除了穿厚实的鞋袜,晚上睡前也可以选择用艾叶、红花、生姜等药材泡脚。

而关节不太好的,则可以出门时戴上护膝加强保暖;若是膝关节出现疼痛,发凉、肿胀,也可以试试以下热敷方:

四子热敷方

配方:紫苏子60克、莱菔子60克、白芥子60克、吴茱萸60克。

把全部药材放入一个纱布包中,加少许水打湿,蒸30分钟。

用法:热敷患处,当出现皮肤过敏或破溃时停用。一天可热敷一到两次,当药包没有药味时更换。

当您关节出现疼痛、发凉、肿胀,都可以运用这个四子热敷包来调理。

2,肚脐——易受风邪、寒邪伤害

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肚脐不能抠、不能露,但你可知原因?

脐,中医穴位又称“神阙”。因其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皮肤又较薄,屏障功能较差,因此寒邪、风邪很容易通过肚脐伤害人体,如感染风寒,出现腹痛、腹泻症状等;

另外,肚脐归属任脉,对女性而言,私密重要的器官都归这里管,风寒入侵则会诱发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建议,天气冷的时候可以穿高腰裤,暖住腹部;也可以试着按摩神阙穴。

正因为肚脐敏感,自古以来,中医就把肚脐当做外治法的理想部位,将中药配成药膏或者小药丸,贴敷到肚脐上,以扶正祛邪。

脐疗最有人气的方子,要数南怀瑾老先生的著作《我说参同契》里的灸脐方。

用桂圆肉一颗,花椒六、七颗,加上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时挑一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

不要小看肚脐,肚脐会吸收的。肚脐有个孔,我们在娘胎里头的饮食、呼吸都靠这个肚脐连到妈妈。所以把这个药放在肚脐,用橡皮贴把它封住去睡觉,比温灸器还要好。胃病也好,各种病都好,老年人的身体绝对保健康,身体需要就吸进去了,不要的它不吸。这样就会水火交感了,继续二三天后,早晨起来嘴也不苦啦,口也不干啦,肠胃病都会好了。

这个灸脐法实在太省事了。材料常见容易入手,做法简单,贴肚脐又不用取穴,睡觉贴又不费时间,而且温和安全,老人都能用。

我们也严格按照南老的方子,并参考中医专家的建议,定制了现成的南师肚脐贴,阳虚体寒的朋友贴三天,停两天,温阳养正气。

胶布和包装经过两次迭代,从卷状的防敏胶带升级为片状的专用脐贴胶布,安全系数更高,贴合度好,不易过敏。

当然,好钢花在刀刃上,更重要的当然是原料了。产品研发的同事和中医顾问就为了这三味药材,反复对比了多个产地的品质,才出了这款好评无数的南师肚脐贴。

花椒来自「中国花椒之乡」四川汉源,从唐代起就是给皇宫供奉的贡椒,气更清、味更重、香更浓。肚脐贴里用花椒,正是要用到它辛散走窜的气味,把药性带到脏腑经络。一般市面上的花椒味道还是淡了些,力道不够。

桂圆肉来自「中国桂圆之乡」广西博白。早在多年的唐初时期,博白民间就盛行加工桂圆肉。桂圆肉在脐贴里很重要的价值是它的黏性和甘甜,既能把艾绒花椒都黏成团,而甘味又能缓急,调和诸药。

如果你经常肚子发凉,容易起夜,痛经,吃一点凉的就会拉肚子,也可以把肚脐贴贴在和肚脐正对的命门穴,温煦一身的阳气。

3,头、颈——易伤害脑血管

“头为诸阳之会”,阳热较盛。寒邪来袭,可谓首当其冲。当头部受到冷气刺激后,脑血管会出现收缩,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这时脑部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尤其是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人,血管收缩后,血压升高,大脑供血不足,轻则出现头晕、恶心症状。

颈部有3个重要穴位——风池穴、风门穴、风府穴,是风邪最容易入侵的地方,因此很容易受凉,而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而对于肩颈有劳损的人而言,不注意保暖则会让酸痛加剧,雪上加霜!

建议:天冷出门,戴一顶保暖性较好的帽子、围巾,以毛线、毛呢等材质为佳,但不宜过紧;另外,洗完头发,一定要及时吹干,不能以湿发状态入睡或者出门。

想要护好肩颈,一则是让肩颈始终处于温暖之中,二则要疏通肩颈中已经存积的寒气风邪,只有将寒气风邪赶走,我们肩颈才会舒服,不酸不痛精神足。

平时有条件们可以采用温灸的方式,灸一灸我们肩颈,大热克寒,这些寒湿淤堵,最怕热灸,同时艾灸用的艾柱是温阳驱寒的一把好手,艾草被称为地之阳,除了天上的太阳,最能补阳的非艾草莫属。

而我们肩颈受寒出现各种疼痛、麻木,皆是阳气外泄,体内阳气不足以驱赶寒邪所致,故此,不光要做好颈部的保暖,更要补足这个部位的阳气,肩颈这里有大椎,它是我们人体的气血开关,也是最易受寒的部位,经常被我们裸露在外,经受风寒的“摧残“。

艾灸时,可以重点艾灸大椎的部位,有效帮我们排寒气,补阳气,但肩颈部位需他人帮助方可艾灸,我们在艾灸时可找家人帮忙,注意艾灸时控制好距离,以免烫伤。不方便艾灸的,建议试试这款艾草暖颈贴。

由艾草、藏红花、海盐、生姜、薰衣草、松树、丁香等物质调制而成,利用铁粉、水、活性炭等自热的原理,源源不断将艾草等草本精华,通过热力渗透进我们的皮肤中,温通经络,排湿寒,从而温阳暖颈。

艾草选用三年陈艾提取物,俗话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三年艾草的效力更强,无论是驱寒还是补阳,都是绝佳之品。藏红花有活血之用,帮我们疏通被寒、邪瘀堵住的经络。生姜祛风散寒,把体内进来的寒气都驱散掉。

在发热时,这些草本效力通过皮肤,不断渗透进经络之中,在持续的发热中,驱寒逐湿,而且使用非常方便,尤其适合没时间养生的上班族以及喜欢简单操作的中老年人。

佩戴方便,只需找好位置,调整角度,和戴丝巾一样贴于颈部即可,外层采用医用无纺布制作,亲肤柔和,不易过敏,且温度适宜,不会过烫,烫伤皮肤,也不会温凉,起不到热灸的效果,温度约为44℃,最高不超过55℃,正是温灸的最舒适温度。

每一片都是独立包装,里面附赠一瓶草本精油,在热敷前,先将精油滴到敷贴上,一发热,有助于这些草本精华被我们身体吸收。

大椎通了,肩颈暖了,我们身体这个气血开关也就打开了,气血会源源不断循环运化,自然身体也就不畏寒了,全身暖和,肩颈舒畅,头脑更清醒。

4,鼻子——危害呼吸道

冬天很多人都会有红鼻头、流清涕的现象,这就是鼻子受寒的信号。

鼻子是人体整个呼吸系统的“窗户”和“换气孔”。冬天鼻黏膜直接接触冷空气,其黏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变脆,鼻子的“屏风”作用也容易变差,从而有病菌的空气易直接进入肺内,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肺通窍于鼻,因此,在寒冷、雾霾等天气出门,建议戴个口罩;平时没事空闲的时候也可以做做健鼻操:

用双手食指指腹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有利于促进气血流通,增强鼻子的御寒能力。

5,耳朵——易长冻疮

鼻子容易被冻红,耳朵也一样,而且一到冬天,耳朵上生冻疮的人可不少,其被称为五官之中最“怕冷”的器官。

一方面,耳朵也处于神经末梢,血流量少,带来的热量也少;另一方面,耳朵除了耳垂部分有脂肪组织能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较薄的皮肤包着软骨,而且还时常暴露在外,没有保护措施。

“耳为宗脉之所聚”,因此耳朵的保暖措施也是不容忽视的。天冷外出的时候,可以戴大帽子,围巾等,顺带遮住耳朵,也可直接戴耳罩。

三招补阳气、祛寒冷

除了注意以上六个部位的保暖工作,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吃”,来帮助散寒,温暖整个冬天~

1、醋泡生姜——温补阳气

中医认为,阳气具有温养的功能。也就是说,阳气充足,手脚得到温养,就不会冰凉,人体抵御风寒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因此温补阳气,脾胃很重要。

脾胃虚寒、上热下寒不仅表现在舌象上,还往往有这些问题:

腹胀吃得少,容易腹痛、喜欢温暖、喜欢捂着肚子,大便很稀;吃寒凉的,或一冷一热的食物,或肚子受凉,很容易拉肚子;有小肚腩而且减不下去,摸上去比其他地方温度低;脸色发黄发灰、暗淡无光,而且嘴唇也偏淡,嘴唇周围发黄;整个人火力不够,畏寒怕冷、手脚冰凉,严重者浮肿,小便不通畅;女生还可能伴有白带量多清稀。女生有宫寒痛经、月经量少、颜色暗血块多。

那么问题来了,脾胃虚寒成这样了,要怎么才能让脾胃暖和强健起来呢?

答案是吃姜,在《伤寒论》中,一共用过39次生姜,几乎都是用作驱寒、化痰、健脾暖胃。《本草纲目》里面也有关于日常生活中姜的使用记载: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瘴气。

生姜性温,入肺、脾、胃经,冬季寒气重,来点姜吃吃,有助于温补脾胃的阳气,让脾胃暖暖的。对于经常早上出门迎着寒风上班的小伙伴来说,很容易就吸了一肚子的冷空气,从而引起胃部的不适,这时不妨在清晨出门前,切一片生姜含在嘴中,等唾液跟姜汁慢慢混合后咽进去。

若是怕冬日燥气重,吃姜勾起火来,建议先用醋腌一腌姜片,醋有收敛之性,可以收住姜的辛热性,而且酸能生津,帮我们补充津液,这一道醋泡生姜的没事,在温补脾阳的同时,又能补充津液,这是我们全家的四季常备之品。

醋泡姜制作起来不难,在家就能做,首先挑选几块嫩姜(老姜辛辣,不适合生吃),之后准备食醋,食盐和白砂糖,生姜不用去皮,直接切成薄块或是切片,装入一个无油无水的玻璃瓶中,倒入食醋,没过生姜,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盐、糖(不能吃甜者不加糖)。

密封后冷藏一周,即可食用,每天早上来上两片,既能开胃,增进食欲,又能振奋脾胃中的阳气,让脾胃彻底暖起来。

若是懒得制作或怕腌制的口感不佳,可以试试咱们这款用铜陵白姜制作的醋泡姜,铜陵白姜名扬天下,以其吃汁多渣少,鲜嫩脆爽闻名全国,这款醋泡姜,是我们多次奔赴铜陵当地考察,挑选出的品质和口感都不错的一家,试吃后都赞不绝口。

鲜嫩脆爽的生姜裹满酸甜的汁水,有陈醋和酱汁两个口味,而且在制作时只添加纯净水、盐、白砂糖、白姜和醋,此外再无别的添加,地地道道的原始滋味,没有防腐剂添加剂,老人孩子都可食用。(酱汁味不含糖,不能食甜者可选择酱汁口味)

冬季早上寒气重,来上一碗热粥,配上两三片醋泡姜,吃完之后肚子里特别暖和,这股暖流流遍全身,手脚四肢,渐渐地都能暖起来,特别适合咱们冬天畏寒怕冷,脾胃内虚寒者食用。

吃姜时避开中午和晚上,早上吃姜是最合适的,此时是我们脾胃经的循行时间,有助于驱除脾胃中的寒气,激发体内的阳气,冬天来上一口姜,不仅全身暖和,把脾胃也能给护住了。

2、姜枣梨皮茶——生津润肺、健脾胃

冬季阳气受挫,一方面会导致肺气不足,出现咳嗽、咳痰等现象;

另一方面,人的脾胃功能也会随之减弱,吃的东西无法及时排空;再加上寒冷天气的刺激,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肠痉挛性收缩排空延迟,很容易引发各种肠胃不适,如胃炎、胃溃疡等。因此冬季要润肺、健脾胃。

做法:生姜3片、大枣5颗、梨皮适量一起泡水喝即可。

效果:生姜和枣都是热性的,可以暖胃散寒,梨皮润肺,搭配饮用有散寒防感冒、润肺等。

3、白芷紫苏——解表散寒

万病不离寒气,而冬季人体则更易遭受寒邪的侵体,因此散寒是安全过冬的基础。

做法:4克白芷、5克紫苏叶、5克绿茶。

将白芷、紫苏叶、绿茶混合置于杯中,用沸水冲泡,稍凉后即可饮用。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紫苏行气和胃,还帮助治疗感冒;绿茶则不仅提神清心、消食化痰。此款茶能行气宽中、解表散寒,对于风寒感冒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1
查看完整版本: 冬季最易冻出病,尤其是5个部位,需重点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