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徐俊荣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收录于话题#“腹”里乾坤,65个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科室来了一位做胃部手术的中年妇女,多次出现低白蛋白血症,却始终找不到病因,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胃镜手术能否进行下去?
病房里收住的这位敦厚的中年妇女是外院转来准备做胃部手术的。
住院前的1周,她无诱因出现严重的腹胀,医院查胃镜发现胃窦隆起病变,超声内镜检查也发现胃窦黏膜层病变,拟行内镜下切除。
图1患者的肝功结果
入院后发现这位患者有明显的低蛋白血症,胸腔,腹腔和心包都有少量积液,双下肢也明显水肿。
看来患者并非一个简单的胃窦病变,必须查明低蛋白血症的病因了,胃镜下的手术不得不暂缓。
低白蛋白血症+多浆膜腔积液,
到底由何引起?
我们做了结核、肿瘤方面的排查,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尿常规提示少量蛋白尿,甲状腺功能显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轻度下降,但都解释不了这么严重的低蛋白。每日输注人血白蛋白的情况下,患者的血浆白蛋白仍无明显好转。
同时,我们又对患者进行胸腹水检查,胸腹水化验提示均为漏出液,胸腹水中未找到肿瘤细胞。
这下更让我们疑惑了。与此同时,患者出现血小板的减少,外周血液中发现巨大血小板,同时发现全身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但患者无发热的表现。
图2患者的血常规结果
抗病*治疗后,患者“似乎”好转了
为了查清楚患者到底为何出现上述症状,我们又进一步行骨髓穿刺及活检,检查结果提示患者体内巨核细胞数量轻度增多,嗜血细胞增多,可见吞噬细胞。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结果示淋巴结内可见大量增生毛细血管,局部可见增生浆细胞。
图3患者的淋巴结活检病理图片
与此同时,医院病理切片会诊的结果发现胃窦黏膜慢性炎症,间质中毛细血管增生。由于骨髓检查提示有嗜血现象,我们就做了EB病*的相关检查,结果发现EB病*定量明显升高。
图4患者的EB病*检测结果
为什么患者有多处的毛细血管增生?淋巴结内的毛细血管增生有何特殊意义?EB病*的感染是因还是果?
这位患者的病情让我们倍感迷惑,尽管查阅了大量的医学文献,进行了多次的多学科讨论,大家还是一头雾水。既然患者有EB病*的感染,外周血及骨髓又有异常表现,患者是不是EB病*感染引起的毛细血管渗漏从而导致的低蛋白血症呢?
虽然这位患者达不到诊断毛细血管渗漏症的标准,我们还是给患者进行了小剂量的口服强的松治疗,同时应用更昔洛韦进行抗病*治疗,患者的症状一度明显好转,胸腹水明显减少,双下肢水肿消失,复查肝功白蛋白指标恢复正常,患者开开心心地出院了。
2周后,再次出现低蛋白血症
好景不长,出院两周后患者家属发现她再次出现下肢浮肿,查肝功提示白蛋白又显著下降。
为什么会再次出现低蛋白血症?
我们当时猜测可能是因为小肠疾病引起的低蛋白血症,医院没有小肠的相关检查设备,患者医院的消化科,准备行小肠镜检查排除小肠疾病引起的低蛋白血症。
后来,随访得知患者再次住院时病情急转直下,很快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肾功能损害,根本没有机会做小肠镜检查,转入重症监护室抢救了数天后才稍有好转。
谜团逐渐解开,真相让人大跌眼镜
幸运的是,这次住院发现腹水中淋巴细胞明显升高,并可见异形淋巴细胞,胸腹水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异常的CD4阳性T淋巴细胞,符合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这才揭开了谜底,原来这位患者是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T-celllymphoma,AITL)是一种罕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亚型,好发于老年患者,临床侵袭性较强,诊断时往往已处于疾病进展期,预后较差。
目前关于AITL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患者常表现为药物使用或病*感染后急性或亚急性的过程,出现发热、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常伴有肝脾大及骨髓受累等症状。在AITL早期,近70%的患者可出现淋巴瘤相关症状,如水肿、胸腔或腹腔积液、关节疼痛或冷凝集素综合征等。并且,在大多数AITL组织中可检测到EB病*感染。
我们的患者以低蛋白血症和多浆膜腔积液为主要表现,外周血检测到EB病*感染,与AITL的特点相符,这也就是为什么之前给患者抗病*治疗后得到了短暂“好转”的原因。虽然患者淋巴结内可见大量增生毛细血管,但是由于取活检的淋巴结结构的破坏,同时加上对此疾病的认识不足,导致当时未能考虑到此疾病。
目前患者正在接受化疗治疗,化疗后症状有所好转,期望她能闯过这个难关!
医师总结
临床上经常会碰到低白蛋白血症合并多浆膜腔积液的患者,治疗的关键是找出低白蛋白血症的病因,而不是急着做胃镜手术。
关于低白蛋白血症的病因主要分为白蛋白的合成减少、代谢增加、分布异常和丢失增多四大类。急慢性肝病,严重疾病,基因缺陷及营养物质摄入不足等会引起白蛋白合成减少。感染,脓*血症和肿瘤会导致白蛋白的代谢增加。血液稀释状态(比如妊娠状态)和白蛋白通过毛细血管的外渗增加(比如重大的手术和创伤,心脏功能衰竭,休克等)会导致白蛋白分布异常。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及皮肤疾患,蛋白丢失性肠病等会引起白蛋白丢失过多。上述病因都会引起血清白蛋白减少。
若患者出现明显的低白蛋白血症和淋巴结肿大,一定要排除淋巴瘤引起的低白蛋白血症。
参考文献:
[1]ChibaS,Sakata-YanagimotoM.AdvancesinunderstandingofangioimmunoblasticT-celllymphoma.Leukemia.,34(10):-.
[2]尹文娟.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白血病淋巴瘤,,21(1):62-64.
[3]钱景荣,李文辉.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J].癌症进展,,17(16):-.
[4]GattaA,VerardoA,BolognesiM.Hypoalbuminemia.InternEmergMed.;7Suppl3:S-S.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徐医院医院消化内科
本文审核:杨卫生医院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XU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