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嘌呤醇(也称别嘌醇)是常用的降尿酸药物之一,它是通过何种机制降低血尿酸的?适用于何种人群?有哪些副反应?使用过程中有何注意事项?
*嘌呤氧化酶是尿酸产生的关键酶,在*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次*嘌呤转为*嘌呤,*嘌呤进一步转变成尿酸。
别嘌呤醇及其代谢产物氧嘌呤醇可以抑制*嘌呤氧化酶活性,体内尿酸产生减少,血中及尿中的尿酸含量降低到尿酸饱和度以下的水平,从而防止尿酸结石形成,有助于痛风结节及尿酸结晶的重新溶解。
从别嘌呤醇作用机制看,主要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的患者,也适用于泌尿系统结石、对促尿酸排泄药物过敏或无效的高尿酸血症患者。
本药也可与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联合使用,以加强降尿酸的效果,尤其是体内血尿酸增高源于血尿酸产生过多和尿尿酸排泄减少的患者,也特别适用于痛风石严重而肾功能尚好的患者。
肿瘤患者,尤其是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在化疗后,肿瘤细胞破坏可以产生大量尿酸,因此别嘌呤醇用于预防白血病、淋巴瘤或其他肿瘤在化疗或放疗后导致的继发性血尿酸增高患者。
用法为每次0.1g,每日1~3次。为了减少急性痛风发作,开始用量每日0.1g,以后逐渐增加,每日最大用量不宜超过0.3g。
由于别嘌呤醇代谢产物氧嘌呤醇均由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时用量可根据肌酐清除率减少:肾小球滤过率(或肌酐清除率)为10~20毫升/分(ml/min)时,每日最大用量为0.2g;当肾小球滤过率为3~10ml/min时,每日最大用量为0.1g;肾小球滤过率不足3ml/min时,则每隔24小时以上给药0.1g。
依据血清尿酸浓度调整用量;服药期间应大量饮水,并维持尿液呈中性或微碱性,以减少*嘌呤结石及肾组织内尿酸沉积的危险;治疗最初几个月内,痛风的急性发作可能更频繁,用药最初3~6个月内应同时服用预防量的秋水仙碱,但仍有发作可能,遇有急性发作,应及时给予足量的秋水仙碱或消炎药。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酒、茶、咖啡等食物可以降低别嘌呤醇降尿酸效果。不良反应一般较少,少数病人可以出现超敏反应,表现为皮疹、严重者可有发热、寒战、*性表皮坏死松解、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关节痛、血管炎致肝肾损害等过敏反应,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别嘌呤醇过敏与个体体质有关,携带人类淋巴细胞抗原(HLA)B型的患者容易发生,因此在使用前需做HLAB基因型检测,不携带这一基因型的患者方可使用。
其他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纳差、恶心、腹痛、腹泻、一过性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