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降低有5伤“数九”后的27天,气温会越来越低,人体的防御功能也越容易被破坏,导致疾病高发。
最冷时节,身体面临重重考验,如果不注意调养,有些器官会很容易“生病”。
01血管——变脆
冬天是心脑血管的“魔鬼季节”,寒冷刺激会使血管痉挛,血压波动性增大,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等增多。
建议:时常测量血压,并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适当吃些山楂、黑木耳、金橘、大蒜、洋葱等有益血管健康的食物。
02心脏——缺血
冬季室内外温差大,一进一出很容易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建议:外出要护好头部和手脚,尽量佩戴手套、帽子和围巾;睡前用热水泡泡脚;洗澡时先放水,等水温合适后再脱衣服。
03肺——咳嗽
冬季清晨雾气浓厚,寒冷、干燥的空气经过肺才能进入人体,此时不加以防护,很容易诱发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还可能落下病根,导致来年复发。
建议:冬季晨练不要太早,最好等9点左右、雾气散去后再锻炼;雾霾天外出要戴上口罩;积极补充水分也有助养肺。
04胃——疼痛
冬季是脾胃病的高发期。天气寒冷,胃本身就有些倦怠,如果食用过冷、过生、过硬的食物,会给胃带来额外负担。
建议:适当进食牛、羊肉等温性食物,有助增强御寒力。怕冷的人,可适当放些葱、蒜、生姜;容易上火的人最好配上白萝卜。
05前列腺——炎症
前列腺喜热怕冷,持续的寒冷刺激,可导致交感神经长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相关部位平滑肌收缩,导致前列腺管阻塞,引起前列腺炎或加重症状。
建议:及时添衣,不要受凉,前列腺局部的保暖措施一定要到位。
一定要少做七件事“伤身事”
01洗澡水不要调太热
用太热的水洗澡会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肤,导致心脏缺血缺氧。若有寒气进入室内,血管又会收缩,冷热变化会刺激血压和心率,建议水温控制在34~39℃。
02起床别太猛
上午6~10时,人的心血管壁在这个时间段最脆弱,70%~80%的心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
刚醒时,血压会快速上升。如果起床太快太猛,有可能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导致心血管病急性发作。
03不要用围巾捂口鼻
许多人的围巾不常清洗,会大量吸附灰尘和细菌,且其纤维容易脱落,用围巾捂口鼻,很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
此外,围巾不建议太长,以免骑车时发生绞缠引起窒息。
04不要一大早就去锻炼
冬季清晨气温低,血管更易收缩,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而且晨间雾多,太早的话能见度低,存在潜在风险。
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锻炼时应有适宜的“温度缓冲”,最好在早饭后9~10点钟再锻炼,因为此时阳光比较充足,多晒太阳可促进钙质合成和吸收。
05电热毯不要开一整夜
不少人晚上睡觉喜欢用电热毯,或者用热水袋取暖,时间长了容易引起低温烫伤,特别是糖友,很可能烫伤了而不自知。电热毯最好在睡前开启,睡觉时一定要关掉。
06不要胡乱开窗
许多老人起床后马上出门或者开窗,这一小小的举动却有可能成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致命因素。
因为,冬季早晨室外温度低,室内外温差大,刚从暖和的被窝离开就立即面对冷空气。
寒冷可引导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脏负荷。
不过,冬季也不能一直门窗紧闭,这会让人出现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上火症状。
建议每日上午9点~11点或下午2点~4点定时开窗半小时,因为这两个时段内,气温已经升高,在大气底层的有害气体已经散去,开窗换气效果较好。
07别忘记及时补水
人们待在温暖的室内,很少外出活动,但并不意味着人体消耗的水分会减少。
如果喝水少,血液浓稠度就偏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日常补水很重要,最好主动喝水,一天喝6~8杯,不能等到口干舌燥的时候再喝。
资料: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时报、养生中国
编辑:叶嘉诚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普陀区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开幕一批优秀提案获表扬!来看委员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