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血栓,大家往往会将其与心脑血管疾病联系在一起。的确,体内血栓生成,如果不慎脱落、破裂,很容易卡在脑部或心脏中,诱发心梗、脑梗,后果不堪设想。
血栓,多由血液过于黏稠引起,血脂水平升高,难辞其咎。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引起血脂水平升高原因,大致可分为4种:其一为白细胞因素;其二为血浆因素;其三为血管因素;其四为外界因素,如不良生活方式、不良饮食习惯、消极情绪、抽烟酗酒等等。
血脂水平升高,血液黏稠度相应上涨,血液循环速度减慢,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血氧供给,就会陷入假性休眠。引起机体头晕目眩、思维迟缓、四肢麻木、语言不清、视力模糊、呼吸困难等现象,必须及时就医检查。
当然,早发现早治疗,体内出现血栓,身体会率先发出预警信号。不妨留心观察身体异常情况,将疾病反应扼杀在摇篮中。
体内若出现血栓,身体大致会出现6种异常现象,需要引起警惕,早做筛查
1、皮肤出现不明原因淤点
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自身皮肤出现不明原因淤点,多呈现红色或紫色,范围较小,早期不痛不痒,用手按压,不会出现颜色改变情况,此时需要警惕,或是血栓信号。
原因在于,血栓生成,会压迫毛细血管、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元受损,产生炎症反应,病情加剧过程中,炎症细胞不断聚集,形成大血肿,表现在肌肤表层,就是瘀斑,建议及早就医排查,避免影响身体健康。
2、呼吸不畅,有窒息感
血栓生成部位并不固定,常常会随血液游走,“落地生根”。如果扎根肺部,会阻碍其气体交换流程,氧气运输通道被堵塞,血液含氧量随之降低,大脑、肺部、心脏等血氧供给不足,会发出抗议。表现在机体,就是头晕目眩、呼吸困难、心跳异常,严重者会出现晕厥。
3、频繁不自觉打哈欠
打哈欠原因多种多样,比如过度劳累、休息不足等都会引起植物神经系统警觉,大脑因此发出“休养生息”信号,通过打哈欠方式,提醒人们补充睡眠。一般情况下,好好睡一觉,打哈欠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但是,充足补眠后,仍然频繁出现不自觉哈欠,并且伴随呼吸急促、头昏脑涨等问题,或许是大脑在发出求救信号,由于血氧供给不足,会迫使人体不自觉打哈欠,从而吸入足够氧气,维持机体清醒。
4、头疼
头疼原因也是不胜枚举,感冒发烧、休息不足、过度劳累等均有可能,血栓生成也会导致头疼,多数由于脑部血氧供给不足引起。
此时要擦亮眼睛,学会区分二者不同:普通头疼往往会伴随明显疾病症状;血栓性头疼,是突发性疼痛,且痛感强烈,持续时间较长,不妨早做检查。
5、睡觉时总是不自觉流口水
部分人群睡姿不端,或喜欢张口睡觉,大概率会出现流口水现象,及时更改睡眠习惯,即可缓解这一现象。
体内血栓生成,最先遭受冲击影响就是大脑,会导致其神经调节中枢紊乱,进而影响肌肉调节功能,口腔不自觉扩张,导致黏液外流。此类现象在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多发。如果发现长辈睡觉时,常常不自觉流口水,特别是单侧性流口水,需要提高警惕。
6、腿脚疼痛、水肿
久坐不动或会引起腿部肿胀,主要原因是血液循环不畅,适当站起身,舒缓筋骨,可有效改善。如果排除上述因素,且没有原发性疾病,脚部出现不明原因疼痛、水肿,可能与血液栓塞有关。
众所周知,双脚是血液循环系统末尾环节,一旦出现血栓,血流供给缓慢,就会出现麻木、肿胀、疼痛、发凉等症状。
不想血栓生成,日常生活中两种调味品,少碰为宜
1、不碰过量食盐
食盐是家庭常见调味品,煮菜煲汤等都少不了其身影。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群喜爱重口味食物,家常做饭时,会不自觉添加大量盐分。长期如此,会导致人体电解质失衡,血压升高,血管变脆,血液黏稠,进而诱发血栓生成,引起系列疾病。尽量保持健康饮食,少盐为主,保证血管通透性。
2、不碰过量糖分
糖分摄入过多,首先会导致血糖波动,加剧糖尿病风险;其次,糖分会经代谢转化为脂肪囤积,肥胖症不请自来;最后,过量糖分会引起血脂浓度上涨,血栓斑块形成,一旦发生梗阻,心脑血管疾病就会来敲门。
#健康科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