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血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风湿免疫性疾病难治可从ldquo瘀热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方蓝字“岐*名家传承”→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导读:今天学习周仲瑛先生从瘀热论治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经验及特色用药。

风湿免疫性疾病中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白塞病、硬皮病等,属内伤杂病的范畴。

在其病变过程中往往表现有瘀热的证候,存在瘀热相搏这一共同的病理基础。

主要病理变化可初步归纳为:一是多属素体阴虚阳旺,津亏血涩,热郁血瘀,标实与本虚往往互见;二是久病入络,络热血瘀,瘀热胶结,病多迁延难已;三是病涉多脏,脏腑体用皆有损害,甚至出现不可逆的局面。

01

先天禀赋不足为发病内因,六淫外邪为诱发加重的因素。

本类疾病的发病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阴血耗损,成为发病的基础。

先天禀赋不足,或加以七情内伤、劳倦过度、病后、产后,以致外邪乘虚而入;外因为外感六淫,六淫侵袭人体,化为火热之邪,甚至酿*,内外之因相合,可滋生瘀热致病。

在瘀热形成过程中,则有因热致瘀或瘀郁化热的不同。

患者素体阳旺,气火偏亢,郁火内生,或湿热、痰热素盛,阻滞脉道,煎灼津液,则血液粘稠,血行缓慢,每易致瘀;

而久病入络,瘀血停积,郁结日久,又可化热,属于“留瘀化火”,两者均为瘀热互结为患的始动因素。

瘀血留着,常因复感外邪化火而触动,遂致瘀热交结发病;郁热内蕴,可化生风*,*热痼结,郁于血分,瘀热互结,使病情迁延,且每遇外邪而加重。

因此,感受外邪与疾病的急性发作与病情加重密切相关。

02

急性活动期多呈现瘀热相搏。

在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急性活动期,瘀热互结是病理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病情活动时常有发热,持续不退,多属内伤发热,此乃瘀热搏结所致,即所谓:“热附血而愈觉缠绵,血得热而愈形胶固”。

瘀热互结,阻滞经络,浸淫筋骨,则关节肿痛;伤及血络,发于肌肤,则为皮肤红斑、疹点隐隐,或结节红斑、触之疼痛;瘀热郁而化火,循经上犯或下侵,则见口唇、下阴破溃。

若瘀热深伏营血,势必内伤脏腑。

瘀热壅遏,伤及肾络,则现尿血(血尿、蛋白尿),甚则导致肾衰尿少尿闭(肾功能衰竭);瘀热交结于胸胁,“瘀血化水,亦发水肿”(《血证论》),则胁下有水饮,咳唾胸痛(胸膜炎、肺炎);

瘀结胁下,湿热内蕴,表现为胁痛、腹胀、*疸、胁下积块(肝炎、肝脾肿大);瘀热上犯清窍,扰乱神明,出现谵狂(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瘀热搏结不散,瘀血闭塞心窖,心营为热所动,心气为瘀所阻,则出现昏迷重症。

从西医学的角度来看,血管炎是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白塞病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病理特点,表现为血液粘度增高,微循环障碍。亦可认为是瘀热的病理学依据。

03

风湿免疫性疾病瘀热证的治法及方药应用

各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尽管从西医学的观点来看,就各个具体病种而言,其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征等有所不同,但从中医学的观点分析,各个病种的疾病过程中都可能存在瘀热的共性,这是异病同治的理论基础。

因此,凉血散瘀、清化瘀热是风湿免疫性疾病证属瘀热者的基本治疗大法。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凉血化瘀药与清热解*药同用,可加强对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而清热解*药可控制免疫复合物的产生,防治感染,减少诱因;

凉血化瘀药能降低血液粘度,改善毛细血管微循环,促进结缔组织代谢及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亦可作为凉血散瘀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瘀热证的药理学依据。

凉血化瘀方剂的选择,古代医家所提出可供参考者,常用方药为《备急千金要方》的犀角地*汤加减。

基本常用主药有水牛角片、细生地、丹皮、赤芍、制大*、山栀、紫草等。

临床可在治疗大法的指导下,灵活选用清热凉血和活血散瘀两类药物进行配伍,尤应注意选择具有清热凉血与活血祛瘀双重作用的药物。

就风湿免疫性疾病瘀热证而言,多与热*、风*、燥*、湿热相兼,临床上必须详辨同中之异,在确定凉血散瘀基本治法、选定基本方药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化裁。

若热*炽盛,斑疹鲜红,加大青叶、漏芦清热凉血解*;燥*亢盛,唇干舌燥、牙龈溃痛,加青黛、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

湿热*火熏蒸,循经上攻、下注,加*柏、苦参、龙胆草清湿热、泻火*;风*痹阻,皮疹瘙痒,加秦艽、菝葜、广地龙祛风清热解*。

风湿免疫性疾病瘀热证,多发生于病程较长,或久病急变阶段,由热郁血分、久病入络所致,故凉血应注意清散脏腑郁热,化瘀应注意通经活络。

清散脏腑之郁热,调整脏腑之气机,如*连、大*清胃热,桑白皮、地骨皮清肺热,均可斟酌选用;

由于内伤之血热多源于肝火扰动,尤当注意泻肝降火,如方中之用丹皮、山栀。

化瘀活络,酌加茜草根、片姜*等。

此外,瘀热可以夹痰饮、夹水湿、夹风,临床均需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04

凉血化瘀法贯穿于风湿免疫性疾病治疗的全过程从临床实际来看,风湿免疫性疾病大多有瘀热证的表现,只因疾病的阶段不同,而有程度的轻重。

往往在急性活动期表现为以瘀热证候为主,治疗宜凉血化瘀为主法,兼以清热解*、祛风除湿;在病情相对稳定、缓解期则表现为以肝肾阴虚为主,兼有瘀热证候,治疗应养阴清热、补益肝肾为主,佐以凉血化瘀。

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瘀热证的特色用药如下:

一、凌霄花

性味、功效:味酸,性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化瘀散结,祛风止痒。

临床应用:凌霄花性寒清热,专入血分,有凉血祛风之功,擅治血热生风所致皮肤疾患,如《医林纂要·药性》所云:“……去血中伏火。治诸血热生风之证,……”。

二、白残花

性味、功效:味苦涩,性寒,入胃、肝经。清暑,和胃,活血止血,解*。

临床应用:《医林纂要·药性》云:“干之可罨金疮,去瘀生肌”。白残花善治口角生疮、口腔糜烂,日久不愈者。

三、狗舌草

性味、功效:味苦,性寒。清热解*,活血,利水,杀虫。

临床应用:主治肺脓疡,红斑狼疮,疖肿,肾病水肿,跌打损伤,湿疹,疥疮等。《新修本草》云:“主蛊疥瘙疮,杀小虫”。

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有抗肿瘤作用。

四、*箭羽

性味、功效:味苦、辛,性寒,归肝、脾经。破血通经,解*消肿,杀虫。

临床应用:*箭羽苦辛行散入血,既善破瘀散结,又善活血消肿止痛,还能解*杀虫,祛风止痒,药力较强,可治经闭,癥瘕,痛经,跌打伤痛,关节痛等瘀血阻滞之证,也常用于风邪、热*、虫*浸淫肌肤诸疾,如疹*瘙痒等。

五、生槐花

性味、功效:味苦,性微寒,入肝、大肠经。凉血止血,清肝明目。

临床应用:槐花苦寒入血,善凉血止血,凡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均可应用。

还可用于痈肿疮疡疔*。如《大明本草》所云:“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脏虫及皮肤风热”。《本草用法研究》云:“凉血清肝,除下焦湿热之邪,祛风疗痔”。“治肠风痔漏而外,又能治痈疽*疮,皮肤风湿等证”。

六、雷公藤

性味、功效:味苦、辛,性凉,大*,归肝、肾经。清热解*、活血化瘀、祛风利湿、消肿止痛。

临床应用:雷公藤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主治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白塞病、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湿疹、银屑病、麻风病、疥疮、顽癣等。

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应注意配用一药多能,且有专功的药物。

表现为肌肤斑疹明显者,常加凌霄花;口舌破溃者,加白残花;白塞病下阴溃疡者,加生槐花;系统性红斑狼疮见有蛋白尿者,加狗舌草;舌质暗红而紫,加*箭羽。

-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