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解读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结果是(单选)A.肺脓肿B.肺癌C.肉芽肿性多血管炎D.结核E.金葡菌肺炎答案:C解析: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诊断依据:①鼻或口腔炎性反应:痛性或无痛性溃疡,脓性或血性鼻腔分泌物;②胸部X线检查示肺内结节、固定性浸润灶或空洞形成。③尿沉渣异常:镜下血尿(RBC>5/BP)或出现红细胞管型。④病理性肉芽肿性炎性病变:动脉壁或动脉周围,或血管旁区域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肉芽肿性炎性病变。符合以上两条或两条以上时即可诊断。本病例患者可见上呼吸道炎症表现,胸部X线及CT表现可见肺内结节伴空洞形成,病史中提示患者肾脏受累,P-ANCA(+),综合考虑该病为肉芽肿性多血管炎。2.该疾病最常累及的部位是(单选)A.皮肤,关节肌肉,神经系统B.肾脏,皮肤,神经系统C.皮肤,肺,关节肌肉D.上呼吸道,肺,关节肌肉E.肺,肾脏,上呼吸道答案:E解析: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主要为小血管壁(微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可累及多系统,主要侵犯上呼吸道、肺及肾脏,还可累及耳、眼、关节肌肉、皮肤、心脏、神经系统等。05诊断肺脏穿刺活检标本:肺组织正常结构破坏、消失,残留个别肺泡结构,间质纤维母细胞增生,可见个别多核巨细胞,伴灶片状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小脓肿形成,可见小灶坏死,坏死灶内可见泡沫状组织细胞,胞浆内可疑吞噬,坏死灶周围可见单个血管,管壁正常结构破坏,纤维母细胞增生,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TTF-1(肺泡上皮+),CD3(淋巴细胞+),CD20(淋巴细胞+),ERG(血管+),Ki-67(20%+),特殊染色结果:PAS(-),弹力纤维(血管壁局灶+)。结合临床,考虑肉芽肿性多血管炎。06讨论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原名韦格纳肉芽肿,最初由德国病理医生FriedrichWegener弗里德里克.韦格纳首次详细描述,并以其姓氏进行命名,随着人民群众对MR.Wegener的深入研究发现,MR.Wegener积极参加纳粹活动,且不道歉。故收回其临床大师奖,并重新对该病命名。最终,美国风湿病学会、美国肾脏病学会及欧洲风湿病学会联合提议将该病命名为“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withpolyangiitis,GPA)。
GPA属于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三类中的其中之一,目前ANCA的应用显著提升了GPA的诊断正确率,临床上把ANCA分为胞浆型(c-ANCA)及核周型(p-ANCA)。c-ANCA对应的靶抗原为丝氨酸蛋白酶3(PR3),p-ANCA对应的靶抗原是髓过氧化物酶(MPO),PR3抗体和MPO抗体为原发性小血管炎的自身抗体,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
GPA的病因尚未明确,属自身免疫疾病,主要侵犯上呼吸道、肺及肾脏,还可累及耳、眼、关节肌肉、皮肤、心脏、神经系统等。因其病理表现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影像表现的“多形性”;而自身免疫性病变的特点决定了GPA患者病变的“多发性”;病灶的易变化性和反复性导致该疾病的“多变性”;坏死性空洞是主要表现之一;即多形性、多发性、多变性和空洞四个征象,称为“三多一洞”。
作者简介:翟天童,医院住院医师,专注于影像诊断
版权说明影享国际
本病例讨论为影享国际原创,供广大医师学习交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影享国际”。您的分享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让影享国际这个学术交流平台能为中国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尽一份努力。
专为医学影像人订制的权威、专业、开放的全方位学习交流平台
oJi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