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血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抗甲状腺药物的副作用,你必须知道的 [复制链接]

1#

前言

抗甲状腺药物是内科治疗甲亢的一种主要方法,目前仍广泛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快速缓解和控制病情,但具有多种副作用也是确实存在的,需要了解一下。


  常见的抗甲状腺药物主要包括甲硫咪唑、丙硫氧嘧啶等,它们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一般不良反应较轻微。甲硫咪唑的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而丙硫氧嘧啶的不良反应与剂量关系不明显。

抗甲状腺药物的四大副作用


  1、一般不良反应


  皮疹、瘙痒、关节或肌肉疼痛和胃肠道不适,其中以荨麻疹最常见,两种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轻微过敏反应,可暂时适当减少治疗剂量并加用抗过敏药物,一般可缓解,或待皮疹消退后改用另一种抗甲状腺药物,注意观察是否再次出现上述副作用。


  2、粒细胞缺乏
  轻度患者仅有白细胞轻度下降,严重者可出现粒细胞缺乏,本病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最严重不良反应。大多数粒细胞缺乏症都发生在治疗后90天内,在开始治疗后1年或数年内仍可以发生,故要定期复查血常规,尤其是治疗早期,一旦发生必须立即停药,必要时注射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升白治疗。


  3、药物性肝脏损害 肝脏毒性反应是抗甲状腺药物的另一种重要不良反应,故要定期复查肝功能。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肝脏毒性反应机制不相同,因此,发生轻度肝损害可在护肝治疗后,慎重选用另一种药治疗甲亢。


  4、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的血管炎
  此类副作用主要见于接受丙硫氧嘧啶治疗的患者,其临床特征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关节炎、皮肤溃疡、脉管炎性皮疹、上下呼吸道症状(包括鼻窦炎、咯血),通常停药后可缓解。严重病例则需要住院进一步治疗。

温馨提示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时间较长,疗程一年半左右,患者应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血常规及肝功能。如患者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反复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或出现严重副作用,应考虑更改治疗方式,如改用碘治疗或手术治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