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藏林芝机场出发前往林芝市巴宜区,高速高路宽阔平稳,高大崭新的建筑、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商店令人目不暇接。
从年第一支广东援藏队伍进入这片天空之地起,一批批来自广东各地的力量汇聚于此,一座座高原新城拔地而起。
26年的帮扶,9支援藏工作队的入驻,南迦巴瓦峰脚下,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林芝巴宜区焕发新的光彩。这其中,不乏东莞支援的印记。
数据显示,至年,东莞市财政投入的计划内援藏资金共5.49亿元,共打造援藏项目个。年7月至今,市政府、市直各部门、各镇街、相关企业支援的计划外援建项目资金共万元。
如今,正在巴宜区进行对口支援的是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东莞工作组,从去年6月份开始,一支38人团队的东莞援藏干部、技术人才团队开始在乡村建设、产业提质、医疗、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
●文/图:南方日报特派记者李玲玉
线上线下搭平台让林芝美物走向市场
林芝雪菊、藏香猪、工布花谷玫瑰皂……在林芝市世界柏树王景区管理处,游客在进入景区之前,都会穿过展示着各类道地林芝特色产品的展厅,从特色农牧产品、到非遗藏香等特色民族产品,品种丰富。
这是东莞工作组在巴宜区设立的特色产品推广中心,像这样的特色产品和旅游交易推广区在当地还有两家。
“除了在林芝当地,我们在东莞东城、南城、大岭山也建了推广中心,南城和大岭山已经在营业,东城的已经完成装修,预计11月15日将正式投入使用”,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巴宜区工作组组长、巴宜区委常务副书记卢达明介绍道。
据了解,去年11月,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提出拟在粤港澳大湾区“7+2”,即广州、深圳、东莞、珠海、惠州、中山、佛山7个对口市,以及香港、澳门共9个城市的中心城区设立西藏特色产品和旅游交易推广中心,打造“永不落幕”的交易平台。
为此,东莞工作组在林芝和东莞两地共建立了6个林芝特色产品展销点。
“我们展厅今年6月份开业,现在有产品近种,生意还不错”,在世界柏树王景区管理处展厅内工作的销售员曾丽平说。在推广中心,有的顾客在观看林芝市宣传片,有的顾客则在品尝雪域高原的雪菊等茶品。
在推广中心入口处,四种颜色组成的林芝源标志及其显眼。“我们以林芝源为公益品牌,将林芝地区的特色优质农牧产品生产基地聚合起来,通过检验检测,确保我们平台进入市场的各类产品拥有高质量。”东莞援藏干部、林芝市巴宜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黎松庆说。
下午6时,藏汉情园苹果种植基地里格外热闹,一筐筐“黑钻”苹果被抬送到果园的集中点。这里就是林芝源平台的一大供货基地。据了解,目前在林芝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总量为个,数量及增幅均居全区首位,认证企业、待认证产品储备居全区前列。
风干牦牛干、藏药草本垫……滑动“林芝源·藏小鲜”小程序的界面,林芝的特色产品一一呈现。
借助“7+2”平台,将林芝产品推向粤港澳大湾区,如今,东莞援藏工作队又放眼线上,以小程序“林芝源·藏小鲜”的打造,将林芝产品送往全网全国。
“目前,小程序的建立已经初步形成‘优质农牧产品进线上、消费者线上下单’的供销模式,切实打通优质农牧产品到消费者手上的最后一公里,为农牧民持续增收注入强大动力。”卢达明表示。
线上平台虽然建立,但如何从高原地区运往各地,物流问题引来许多人的担忧。
“以前从林芝到广东的物流费用是一公斤26块钱,后来在广东援藏工作队的协调下,通过补贴物流等方式将物流费用降到11块,现在只要3块钱。”卢达明说。
黎松庆拿着手机向记者展示:“这是10月25日下的订单,27日上午已经在东莞收到货物,从去年9月份‘7+2’推出以来,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建设小康示范村吸引更多游客
平坦的水泥路、崭新的路灯、重建的响箭厂……在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玉麦村村口,一张张对比图展现了今年以来玉麦村作为小康示范村前后的变化。
据了解,玉麦村距离林芝市政府仅2公里,位于“世界柏树王”、比日神山等旅游资源附近,地理位置优越,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但长期以来,该村基础设施差,人畜未分离,农牧民人居环境条件差一直制约着当地的发展。
“倾斜兜底保障建设一批,强党建引领锦上添花一批,着重造血产业扶持一批是我们建设小康示范村的基本思路,目前像玉麦村这样的小康示范村建设在巴宜区共有8个正在推进。”卢达明介绍。
以民生保障为思路,小康示范村村民的需求成为当地援藏干部工作的出发点,从今年4月开始,负责玉麦村小康示范村建设的东莞援藏干部、林芝市巴宜区发改委副主任杨望生告诉记者,今年他前后到村里调研10多次,每次来村里了解情况,转一圈都要2小时多。
“我们首先让村民汇总各自需求,并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最后根据资金情况优先解决最基本的需求。”杨望生补充道。
在多次的走访、协调之后,如今路面整修、地下的排污系统安装、公厕建设、网围栏工程等项目都一一完成,生活在其中的村民感受到更加真切的变化。
“村子现在基础建设好了,可以吸引更多游客进来,人多了,生意也就多了。”村民益西顿珠说。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如何让村民的口袋持续富起来,东莞工作组将产业作为当地致富的主要抓手。
沿着村道一路往后山走,一路经过土豆种植区、家禽养殖基地,最后记者一行在一片青冈树前停了下来。
卢达明走进树林,俯下身来,指着树下的灵芝,讲起为玉麦村引进产业的故事。
年,卢达明将一家东莞企业引进当地,计划投资建设占地亩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其中亩用于如今眼前灵芝的种植。
“企业提供技术,村民参与种植,11月就可以投产了,预计1亩可以产出30多斤。”卢达明拿着刚刚摘下的灵芝说。
据了解,该项目的引入,除了每年依靠土地流转获得38万元的集体收入,日常的种植清理也可以带动当地的就业,年,全村人的总体收入已经达到了67万元。
小康示范村是援藏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基础建设工作。不仅在玉麦村,在嘎玛小康村,水果园地配套已经完成,在百巴小康村,旅游水果基地配套也即将投入运营……
据了解,截至今年9月底,总投入万元(援藏资金万元,本级财政资金2万元)的8个小康示范村工程全部顺利实施,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
利用远程技术提供坚实的医疗支持
面部肿大、关节疼痛、皮疹…….9月7日,一位出现该症状的病人来到医院门诊室。
“一开始,我们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病。”东莞派驻当地的援助医生、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医院常务副院长何广宁回忆道。
今年4月,医院作为医院的对口帮扶单位,共派出6位成员前往支援。抵藏不到半年的时间,东莞6人支医小团队就遇上了难题。
“医院只有内儿科、外科和妇产科,看到这位病人,我们只能安排到内儿科进行入院观察,完善各项检查,因为有合并肺炎症状,就首先安排了抗炎治疗。”何广宁说。
在病人的介绍下,东莞支医团队了解到,从9岁开始,病人仁次(化名)出现皮疹和关节疼痛的情况。多年来,多次前往内地进行治疗,但如今已经17岁的仁次并没有感觉到有所好转。问及8年多的寻医过程,仁次坦言“数不清了,一年去五六次很正常”。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对症状的分析后,东莞支医团队初步判断这可能是风湿类的免疫性疾病。“但我们这次援医队伍中并没有专业风湿类的医生,所以我们与东莞的大后方进行联系,一起讨论。”何广宁补充道。
9月15日,一场远程多学科讨论在林芝医院和医院同时展开。在东莞,当地的呼吸科、风湿科、皮肤科还有ICU的同事坐镇解惑;在林芝,六位东莞派驻的医生全员出动参与讨论。
在东莞风湿类专家的帮助下,最终在当天确诊仁次所患有的是血管炎,一种风湿结缔组织病。
“之前觉得很累,很没有精神,就在家里待着,没怎么出去过,医院里走走,运动一下了。”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仁次感觉乏力、头晕、痛痒等的情况逐渐缓减。
“现在基本没有新发皮疹,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旧的,而且脸肿的情况缓减了好多。”东莞支医小分队成员周柳娇拿出病人刚入院时的拍下的照片给记者看,对比以往,如今仁次的脸几乎小了一圈,眼睛也可以看的到了。
患病8年多,如今总算找到了治疗方法,看着自己身体的变化,仁次告诉记者,她会好好配合医生完成后续的治疗,“我有信心,医生很负责任,东莞援藏医生每天都会来看我,我很感谢他们。”
虽然效果有所好转,但是该病治疗时间长,用药期间要进行严格的观察,“我们几个能力有限,但我们大后方的力量是无限的,现在每三到五天,都会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