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血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瘢痕生活的痕迹上感悟与理论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可以献血吗 https://news.39.net/bjzkhbzy/210831/9387501.html

生活中,遇到问题,面对还是回避,会焦虑和迷茫;

而“瘢痕”从不思考,瘢痕的目的就是修复、再修复,再修复,是非常顽强的“战士”,为了修复创面,不惜充血、肿胀、胶原沉积、组织增生,而后,最终关闭创伤......

有瘢痕的躯体是不美丽的,解决了生存问题后,不美丽会被嫌弃,因此,人们渐渐把瘢痕放在自己的对立面,与之斗争、对抗、剿灭。

但是,这真的对吗?以整形外科角度接触了很多病患和求美者,进行很多学习和思考。与瘢痕同行,我想分享下自己在年初的一点体会。

生活中难免伤害,瘢痕本身就是生活的痕迹。

本来想把这段写成:瘢痕的流行病学。但是,瘢痕真的很难在人口学上作年龄、性别的分布统计,最多在人种和民族上可以分出差异。人的生活伴随不断地活动,任何的创伤都需要修复,从而保障作为生命个体的继续生存。我们已经知道,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存在表皮、真皮、真皮下层等的分化,除了表皮的伤口可以通过上皮爬行形成愈合,不留下外观和功能的障碍,累计真皮及下层的创伤必然造成深部的纤维蛋白大量断裂,以及细胞外基质损伤,修复的过程中Ⅰ、Ⅱ、Ⅲ纤维蛋白重新合成、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排列,其间混杂有序的细胞外基质,有个洋气的名字叫ECM,但这个过程太过精细,稍有不慎就会形成混乱的组织结构,那就是瘢痕了,不是一个完美的替代,外观、质地、结构都是混乱的。瘢痕就像一个应急的创可贴,胡乱填塞在创面,保障与外界的隔绝,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恢复的好些的甚至还能长出毛囊、感觉小体等附属器,因此,瘢痕本身就是生活的痕迹,额,是不是挺有岁月风霜感的?

我们了解人的种属和民族属性会对瘢痕的发生风险提供独立的影响因素,于是我们并不喜闻乐见的就是”亚洲人比高加索人更易患增生性瘢痕;有色人种的瘢痕发生及瘢痕疙瘩的发生率都是与白种人有统计学差异的。

通常在流行病学中,我们会用到遗传学和环境影响这两个概念。人种而言,我们可能存在差异性的基因表达,而民族又与一定的环境相关,印度南亚次大陆的毒太阳可以改变了雅利安人的白色肤质,也同样赋予印度人与雅利安人不同的瘢痕发生率。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对欧美的《瘢痕治疗意见》解读需要辩证的看待,幸而,我国在年提出了《中国临床瘢痕防治专家共识》。

瘢痕与瘢痕不同,分类与临床分型

瘢痕的混乱形成,却不是捣糨糊,与我们常理解的骨折愈合一样,存在一个早期充血、炎性过程,而后是机化填充,这个阶段称为未成熟阶段,也就是3个月以内的早期,之后才是慢慢成熟的瘢痕形成。

如果想瘢痕恢复的更接近原来的皮肤,早期的干预和保护是很重要的,因为那个时候它看上去红彤彤的,里面有很多野蛮生长的毛细血管,网状的丰富的毛细血管,我们称之为“充血瘢痕”。

“充血”是一个相对白话的说法,“毛细血管炎性增生”可能是一个医学生更听得懂的术语了。无论如何,血管的增生给了局部较大的营养和氧的输入,局部的高代谢通常让你摸上去皮温轻度升高,而局部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分泌大量ECM,相互交联形成”混沌初开“一般的新鲜未成熟瘢痕;“充血”是一个状态,也是一个过程,既然是过程,在6~12个月进入成熟期。在这个不长不短的时间区间内,瘢痕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不断发生。细胞层面的成纤维细胞(前边提过),肌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都通过高代谢获得增殖及生理功能的激活;我们通常的认知是这样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GF等对上述细胞不断干预,进而调整胶原代谢、糖胺聚糖合成等的产能,进行细胞外基质ECM的三维结构的修改,甚至因此使得区域内成纤维细胞等核心细胞的分布也失去原有序列,当一些尚未完成分化的干细胞被包裹进这个区域,停止向下游分化,保持“干细胞状态”时,其肿瘤特性就出现了,瘢痕疙瘩和后面要提到的瘢痕癌,与这个因素相关。

瘢痕本身是一个应急的修复过程,种种因素导致这个修复不完美,不完美的差异体现在解剖学的观察上,国内外根据这些差距进行了分类。

颜色、质地、感觉的不同,也就是成长阶段差异。在时间轴上,分为:未成熟瘢痕和成熟瘢痕。质地通常在一开始是柔软的,随着胶原不断重构,成熟化,质地慢慢变得坚硬,就像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和战士一样,(不好意思,我并不存在性别歧视的想法,只是在硬梆梆的线条感上,男性更具有标签化);伴有毛细血管炎性增生,大多数在按压的时候会出现变白,放开按压又会变红,专业的学术的说法可以称为“返流”。半年至一年以后,甚至更久,瘢痕逐渐成熟,颜色变得与周围皮肤近似,炎性扩张的血管也慢慢变得有秩序,符合我们在皮瓣外科中重构血管符合”最少血管、最大支配“现象,虽然血管的总量减少,表面也不那么红了,但是在瘢痕切除手术中,你还是会发现,其中的小血管还是比正常组织多出不少。

根据解剖形态的不同,包括宏观的肉眼观察和微观的显微镜切片,在成熟期瘢痕中,分为: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萎缩性瘢痕以及瘢痕癌。是的,我们提到过这个虽不十分多见,但是不得不在接诊中提高警惕地诊断。

“增生”是修复重建中最盼望出现的现象,但是也是最头疼的不好干预的现象。一旦开始增生,说明组织已经度过了早期坏死、活性不佳、感染、化学灼伤等阶段,彻底的自我清理了“不良资产”,开始收复失地,于是优质细胞大量生长,分泌胶原、聚糖等ECM的结构成分,就像建房子一样,打桩、打地基的工作很快开展,在这个基础上,胶原重构和恢复序列是一个精细的活儿,所以我们常常对着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哭笑不得,瘢痕要是有性别,一定是男的多,为啥,长的太随意了,要是有一点点“古代女性学刺绣”的基础,或者现代小姑娘玩“十字绣”的劲儿,也不至于长成这样!

因为长的太随意、Ⅰ型胶原蛋白的比例过高,弹性差,局部受到衣物的摩擦还容易瘙痒,刮破了还会有溃疡,反复溃疡、感染就容易打怪升级出现癌变;

而前面讲的其中一种裹挟了”干细胞“的因素,导致在填满创面后瘢痕向正常组织扩张地盘,出现了专业上讲的“蟹足状”生长,无底线的不要脸的四下圈地,称为瘢痕疙瘩,这个就更加不好处理,存在肿瘤特性的瘢痕疙瘩一般都是建议手术切除联合其他技术的;

萎缩性瘢痕的成因与前两者有点差异,多由于增生的比较消极,没有足够的胶原纤维填充的状态下就草草结束了“未成熟”阶段,就像工厂里的童工一样,还没长全就承担社会责任了,也因此,在皮肤上表现为凹陷,本质还是胶原纤维缺失和皮下纤维挛缩。很有意思的是,这个“童工”好发人群是青少年,多在青春痘,也就是”痤疮“合并感染及外伤的时候出现,好多美颜美容机构讲的“痘印”就是这个了,因此,挤痘痘用指甲,是不安全哒!

瘢痕癌是一个看上去就不舒服的诊断,但是它也不是一出现就是肿瘤样的,多见于十几二十年的“放养”,自由生长、不断受伤、不断自我修复,然后走了歪路。是不是很熟悉?心理学上有类似的概念,叫“不幸的童年”。不要怪它长成了肿瘤,你在它童年时期缺失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