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节日:元宵改走高端奢华路线 传统韵味趋淡
“去年宁波汤团18个装的20块一盒,今年要30块了,一涨就是50%,实在是吃不消。”在上海豫园老字号“宁波汤团”外卖窗口,转了两趟公交车来到这里的沈老先生踌躇良久,最后还是决定再去其他店看看,“没有价廉物美的就只好吃速冻的了”。
从端午节的天价粽子,到中秋节的豪华月饼,现在连元宵也开始走高端路线。许多顾客充满疑惑,传统的节日食品价格如此之高,是谁造就了奢侈的节日?
在南京西路的上海老字号“王家沙”总店里,手工元宵柜台前的队伍一直维持在30人左右。此前多年坚持“不涨价”策略的“王家沙”今年也将8只裝黑洋酥元宵从10元一盒上调到了15元,涨幅同样达到五成。
或许是受到月饼销售的启发,元宵近几年也开始走“奢华路线”。一些商家节前就推出了从80元到300多元价位不等的礼盒装,而作为市场上的主要角力者,龙凤、思念、三全也都推出了元宵礼盒。
近日,北京一家知名食品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价位不等的元宵礼盒,均冠以“皇尊”、“至尊”、“御品”字眼。一位食品批发商在电话中回应询问时说:“我们的‘至尊’元宵礼盒要早点订,现在已经没货了。”但经进一步了解,其中售价高达218元的礼盒里只有常见馅料的6袋元宵,官方站的介绍中并无特别之处。
“这些所谓的高端元宵价格严重偏高。”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元宵的成本其实很低,其终端零售价比成本价一般要高150%到200%,这样就可以保证至少50%的毛利润。
各大商家还在元宵的口味上挖空心思,力求标新立异。“今年水果口味的元宵是个亮点。”一位超市工作人员说,由于元宵本身特征决定了其“变身”的空间并不大,所以商家就在元宵的外皮和馅料上进行改良,肉馅元宵、元宵冰淇淋都渐渐上了餐桌,“总之每年都有新花样”。
元宵越来越像月饼,不仅是制作和营销,而且在过度包装上也越来越相似。据了解,有些高档元宵的包装全部采用保温礼盒,礼盒内有特设的保温层和冰袋。
不过元宵毕竟和月饼不同,目前还没有出现令人咂舌的天价元宵。“由于是速冻食品,食用节令较短,运输储藏要求高,所以真正价格奇高的元宵并不多见。”一名超市负责人说。
[1][2]下一页原先,元宵节吃元宵,寓意亲人团圆,阖家欢乐,元宵也多为手工制作,情感味很浓。可而今的元宵,在价格、质量和包装方面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有些元宵越来越像月饼,价格越来越贵、花样越来越多、礼品化倾向明显。
北京的吴先生说:“小时候一到冬天就能吃糖葫芦,到了立春吃春卷,端午吃粽子,腊八节喝粥,现在虽然都能买到,但从外形到口感,早已不是那个味了。”
“礼的含义加重了,传统文化味道和人情味却淡了。”节令食品本属节庆民俗的一项主要内容,但近几年由于消费水平的提高及节庆送礼的需要,食品开始变得“工具化”“礼品化”。看着食品袋上对仗工整的诗词、唯美的工笔画似乎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追忆,但时令的气氛、年俗却在不断消失,这让人们多少感到有些遗憾。
上海的一位民俗专家说,元宵节原来的文化意味很浓,即使目前生活好了,元宵是寻常商品,在超市里随时可买到,但在元宵节亲人团聚吃元宵的意义完全不同,所以很多人还是注重年味,会亲手制作,而过度商业化、礼品化的元宵、月饼,实际上降低了文化品位,不值得宣扬。
华中科技大学韩东屏教授建议,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就到菜场去买元宵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做做元宵说说笑笑,不仅可以节省不少“冤枉钱”,更主要的是能吃得其乐融融,增加家庭和睦。(参与采写:徐海波、陆文*、周蕊、陈夏阳、许晓青、孙涛)
前一页[1][2]